提高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质量与保障水平
- 发布时间:2025-04-16 08:33:46
- 来源:中宏网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物流与供应链再次成为焦点,不仅反映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更凸显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不仅关乎企业效益,更关乎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安全。
物流与供应链能力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物流与供应链是经济运行的“生命线”,其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生产、消费和贸易的顺畅程度。在全球化加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物流与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已成为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2025年两会强调的“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强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等目标,正是为了提升这一“生命线”的运行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国内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庞大的产业体系。但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仍较高,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效率仍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实施降低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增强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从国际视角来看,物流与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是全球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等措施,正是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通过优化国际物流布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合作,我国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
提高数字化水平,加快物流与供应链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时代,物流与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智慧物流”“数字化供应链”等关键词,强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物流与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更为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数字化转型为物流与供应链带来显著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物流企业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应链的韧性。两会报告提到加快传统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枢纽等新型设施建设。同时,数字化技术促进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合作,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等上下游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提升供应链韧性。
物流与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支持,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另一方面,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物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企业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把握绿色物流发展机遇,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在全球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绿色物流已成为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2025年两会进一步明确绿色物流的发展方向,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两会报告中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强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绿色物流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物流企业应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运输路线、仓储布局和配送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推广新能源车辆、可降解包装材料和绿色仓储设施,是绿色物流实践的重要方向。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也明确指出,要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支持物流枢纽场站、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的绿色化升级改造。
绿色物流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企业短期内需承担较大经济压力;另一方面,绿色物流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企业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指导。为此,政府需加强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物流技术。加快绿色物流标准的制定,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提供清晰指引。
强化供应链安全与韧性以应对全球挑战与竞争。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已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要素。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不仅是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的有力回应,更为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指明方向。
近年来,全球贸易摩擦、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频发,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冲击。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供应链的韧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安全。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建立应急物流体系,加强物流设施的备份能力,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供应链合作,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2025年两会提出,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通过优化国际物流通道,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我国能够更好地保障与全球市场的连接。我国还应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供应链规则,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在推动供应链韧性建设方面,两会还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和变革,能够为供应链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例如,京东政企业务通过打造“商品+服务+履约”三位一体的韧性供应链体系,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增强供应链韧性是我国应对全球挑战、保障经济安全的关键举措。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创新和国际合作,我国将不断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质量。政府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政策支持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25年两会进一步明确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政策导向,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优化跨境物流服务,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强化海外综合服务,保障中欧班列稳定运行,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鼓励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优化市场环境。这些政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行业自律是推动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5年两会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行为,避免因标准不统一而产生的无序竞争。物流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可以有效避免恶性竞争,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物流企业还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者:陆华,中宏观察员、北京物资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