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老金融,赋能银发经济

  • 发布时间:2025-03-31 08:56:00
  • 来源:中宏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部署。202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随着第二波“婴儿潮”群体陆续进入老年,叠加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进一步攀升。当前,新一代老年人财富积累更为丰厚,消费理念更加开放,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庞大的银发群体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使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养老金融作为平滑养老需求、应对长寿风险、支撑养老产业的重要工具,在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拓展投资渠道,夯实财富基础,坚守特色养老之路。提高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养老金融赋能银发经济的核心前提。

  一是优化资本市场,拓展投资范围,以稳健谋长远。构建高效、透明、稳健的资本市场,是养老金资产配置与保值增值的基础。拓展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范围,适度放宽股权类资产投资限制,支持全球资产配置,优化一级市场准入机制。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延长养老产品的考评周期,通过优化投资期限管理,平抑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性和收益性。

  二是强化资产增值,夯实财富基础,以稳固促繁荣。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养老金融的核心目标,金融机构应针对老年群体的风险偏好与理财需求,提供安全稳健、收益适中的财富管理方案。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提升金融机构养老财务规划的专业性和主动性,为老年人量身定制投资组合,推出专属养老理财产品,确保财富稳健增长。结合生命周期管理策略,通过金融教育,唤醒家庭的退休理财规划意识,提升老年人财富管理能力,增强银发经济活力。

  三是立足国情现实,强化责任共担,以特色展未来。立足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保障体系渐进完善和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基本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发展道路。借鉴国际经验,强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托底功能,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覆盖范围,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通过三支柱体系的综合改革,补齐制度短板,形成政府、市场、个人共担责任的养老金融生态,推动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深度融合,为老龄化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第二,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提升服务质效,财政金融协同赋能。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强化财政和金融的协同,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是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个人养老保险,以安稳促长远。优化税收激励政策,提高税收优惠额度,试点推出TEE、EEE模式,增强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吸引力。探索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联动机制,针对不同收入群体设计差异化缴费激励方案。拓展个人养老金账户再融资渠道,允许账户资金用于质押融资、信用贷款等场景,提升流动性。丰富合格金融产品体系,完善产品供给与市场生态,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包容性与覆盖度,放宽支取条件,提升灵活性与普惠性。

  二是提升金融质效,创新适老服务,以普惠金融润民生。强化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的分工协作,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客户需求、金融产品与服务场景的无缝衔接。加快适老化改造,优化线上服务界面,简化操作流程,增加语音导航、远程协助等适老功能。在线下服务网点配备助老人员,提供个性化咨询与业务办理,构建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健康管理、遗产规划、消费金融等衍生服务。

  三是财政金融协同,赋能产业金融,以活力促腾飞。养老产业投资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高,可通过优化融资模型、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贷款期限等措施,提高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政府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优化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养老产业金融的风险预期。对养老设施建设、智慧养老技术研发等领域给予税收减免与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激励商业银行加大养老金融支持力度,构建财政和货币协同支持框架。推动“养老+医疗”“养老+文旅”等跨界融合,促进智能设备、康养服务等新业态发展,推动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融合发展。

  第三,优化产品供给,制定服务标准,拓展养老消费新格局。以需求为导向,强化供需匹配,精准对接消费场景,是养老金融赋能银发经济的重要方向。

  一是健全产品体系,夯实金融基石,以稳健护晚年。强化养老产品风险管控,建立养老金融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严格审查机构资质、资金流向与产品设计,实施风险等级分类管理。补齐制度设计短板,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打击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和财产诈骗,重塑对养老金融的信任。政府要推动养老金融普惠化,金融机构需优化成本结构,降低筹资与运营成本,让利于民。

  二是制定服务标准,保障老人权益,以便捷暖人心。制定养老金融服务指导标准,提升金融产品的可理解性,缩小银发群体的“数字鸿沟”。建立养老预付资金第三方存管平台,探索“消费一笔划转一笔”的动态监管模式,引入消费履约保险机制,保障老年人权益。深化养老金融与医疗、照护、文旅等消费领域的融合,打造老年友好型消费场景,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养老服务。

  三是强化金融素养,提高风险意识,以智慧享未来。根据老年人的文化差异,通过社区课堂、短视频平台、电视公益广告等多渠道、分层次宣传,提高老年群体的理财素养与风险识别能力。推广智能投顾工具,引入合格默认投资选择机制,帮助老年人规避决策困境。培养数字化银发生活服务人才,提供信息获取、网购下单、防诈识别等方面的辅导,帮助其更快适应数字社会。

  依托规模庞大的老年群体、持续提升的支付能力与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使银发经济成为撬动内需增长的战略支点。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有效转化老龄化社会的潜在需求。通过“需求牵引”,将老龄化的压力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实现社会福祉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格局,为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解决方案”。(作者:何维,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23BS01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