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与贸易壁垒的策略分析
- 发布时间:2025-03-03 08:58:23
- 来源:中宏网
特朗普政府已将关税作为其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的重要战略武器。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美国的这一最新贸易保护措施在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遭到广泛反对。同期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问题、贸易失衡等为由推动关税,声称中国通过墨西哥、加拿大向美输送芬太尼。根据行政令,美国还将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加拿大能源产品的加税幅度为10%。
上述举措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反应激烈。多国计划开启联合反制,如加拿大、墨西哥已宣布对美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欧盟、印度等也在准备反制措施,全球贸易极有可能进入“板块化”阶段。若美国持续升级关税,这势必增加全球经济复苏的长期风险与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供应链重构、全球化碎片化,甚至引发各国“去美国化”贸易联盟的兴起。
对中国来说,特朗普第一任内,于2018年下半年开始对华连续加征关税,平均关税水平从3.1%一度抬升至21.2%左右。当时对美出口在中国对外全部出口中占比超过20%,对中国的冲击的确较大。但目前这一比例已降至15%以下,而加拿大、墨西哥对美出口依赖度高达80%,因此中国承受冲击的能力更强。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期发表的报告显示,如果中国对美作出对等回应,那么在特朗普第二个4年任期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550亿美元,通胀率将上升20个基点。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强硬地加征关税,主要是基于政治和经济双重考虑,一方面旨在保护中西部传统制造业,巩固蓝领选民支持;另一方面将关税作为施压工具,试图迫使中国在TikTok出售、芬太尼管控等问题上让步。其策略特点呈现为极限施压与政策摇摆并存,试图通过“威胁–谈判”模式争取利益,但在政策执行层面存在现实阻力,如美海关设备不足、法律依据争议等。基于此,特朗普试图强力推动“美国优先”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和贸易壁垒(如加征25%关税)促使跨国企业将生产线转移以减少对华依赖。
综上,特朗普的策略本质是“以压促变”,试图通过经济、科技和地缘的多维打压,迫使中国让渡发展利益。这些政策基本延续了美国19世纪“昭昭天命”的领土扩张思想,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短期内加剧了中美经贸摩擦,但其政策受制于美国内部分歧和全球供应链韧性,实际效果可能有限,甚至这种激进的单边行动可能引发拉美国家反美情绪升级,推动地区国家寻求与中国深化合作。反观之,中国正在通过多元化布局和产业链调整展现了较强韧性。长期来看,美国单边主义可能削弱其全球经济影响力,而中国正通过“朋友圈”策略对冲风险。双方后续谈判进展及第三方国家(如欧盟、东南亚)的战略选择,将成为影响局势的关键变量。(刘琳,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石河子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项目[JCYJ20230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