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促进消费调结构稳发展

  • 发布时间:2024-12-23 14:15:15
  • 来源:中宏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对2025年的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当前,国内经济尚在后疫情的恢复期。地方政府地方债务较重,企业经营困难,居民的收入也尚未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另外,我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经济发展正在转向依靠消费拉动、科技驱动的模式,转换期经历各种阵痛,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国外面临疫后全球经济严重下行压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科技封锁、经济制裁,以及俄乌冲突、中东乱局等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际供应链不稳定,我国商品出口受到波及。美欧发达国家对我战略围堵和打压持续升级。因此,明年的经济工作注定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足、动力强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本次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明年九项重点工作之首。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0%,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内需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国内消费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有了明显的进步。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3日零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其中,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带动8大类产品销售量超4900万台。

  新的一年,我国要精准施策,提升我国市场的消费水平。具体措施:一是要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提升整体国民的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各级政府要将就业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政府、学校、企业、社会要一起发力,广开就业渠道,帮助年轻学生、退伍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要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按照消费理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高,消费欲望强,因此,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对促进消费有重大的作用。要把消费的补贴尽量投入老少边穷地区,并针对困难对象提供消费补助,例如,利用新年、春节期间,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军烈属、五保户、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三是不断提升消费的层次。当前,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的享受已经达到了较高的高度,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人民的精神享受。例如,发展家政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旅游服务、养老服务、托幼服务等等,以服务带动消费。当前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老区红色旅游、边境及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等等,以此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四是要促进生产性消费。鼓励企业加速折旧,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利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线,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高生产效率。五是支持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产品的生产。近来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电动汽车、智能通讯等产品深受市场喜爱,要大力扩大产量满足市场需要。六是继续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扩大销售。同时,发展绿色循环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产、消费良性循环。七是挖掘我国统一大市场的潜力。如,加强市场秩序管理,反对垄断及恶性竞争,支持以高质量低成本取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知识产权;降低流通费用,打通流通渠道;等等。

  在促进消费的同时,我们也要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精准施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以财政政策为引导,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重点支持低空经济、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通信、航空航天、北斗导航、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二是培育资本市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资本市场,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为中国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募集资金。三是建立国家创新链。加强我国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打造国家创新体系。各地要分工协作,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提升创新能力。四是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起来。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把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创新链和产业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塑造中国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作者:林学军、王玉,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本文由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23GZYB3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