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陈文玲:一个智库学者的见证与哲思

  • 发布时间:2024-10-30 11:08:13
  • 来源:中宏网

  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本网特邀高端智库专家和高校学者畅谈75年风雨兼程与辉煌成就,立足新阶段、展望新未来,寄语新征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75年作为历史那只是一瞬间,但是作为新中国成立75年,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走过来的。

  以下是陈文玲的访谈:

  中宏网记者: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作为智库学者,您怎么看新中国75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

  陈文玲:75年作为历史那只是一瞬间,但是作为新中国成立75年,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走过来的。

  75年前,我们的人均GDP才是印度的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我们到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们还有几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实际上通过这75年的岁月,我觉得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作为智库学者见证了一个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强起来我们还需要时间,但是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那么我觉得我们还是引以为豪的。因为一个人他能经历到这样的历史变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觉得中国实际上这75年走过这个道路是对整个世界人类展示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就是在这样基础上的国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怎么一步一步脱离贫困的,怎么一步一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

  变化一:从积贫积弱迈向经济强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这75年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而且正在迈向经济强国,我们给全世界描绘了一个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景或者是愿景,可能我们还要为之奋斗几十年,但是我们从废墟里边站起来,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变化二:从物资匮乏到商品丰裕

  那我觉得第二个变化,我们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凭票购买,我记得我们每一个人一个月是几两肉还包括几两豆腐,当时我们的粮食是20多斤的粮票,我们每年的布票是一丈七尺三,我们什么都短缺。那个时候中国的商品品类总共不超过10万种,现在呢,一个义乌市场的商品品类都到了160万种,整个中国五六百万种,中国是全世界商品品种品类最多的琳琅满目的国家。我们从一个短缺经济的国家到商品最繁荣、最齐全的一个国家。

  变化三: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觉得第三个非常重大的变化是我们从一个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转向了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从一个封闭的国家走向一个开放的国家,从连续30多年被美西方封锁的国家到一个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家。

  从2001年到2021年,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5%,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率为3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全面的改革开放,然后到历届三中全会,向着市场化的取向改革,向着开放型的经济体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开放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大家都说美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变化四:从贫困走向全面小康

  第四个我觉得特别重大的变化就是中国从一个普遍的贫困到实现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我们原来解放初期是4亿5千万人口,改革开放初期是8亿人口。现在有14亿人口。那么这个人口总数增长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再回过头来看,我觉得中国的变化,不要说跟75年前比,跟改革开放之前和10年前比,那都不能同日而语。

  变化五:从科技落后迈向科技强国

  中国从过去看,我们是跟随型、追赶型、模仿型,我们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是落伍者。我们加快了追赶的步伐。已经变成了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我们在一些领域取得结构性的突破,成为引领者。未来,中国在科技创新中会进入第一梯队。

  五年前,我们的科技论文的发表量是美国的60%,那么按照去年到今年3月份的数据,中国学者发表的科技论文是美国的1.2倍。这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所以从科学论文来讲,中国已经排在第一位。从我们的知识产权获得上,我们现在也排在世界第一位。

  14亿人所培养出来的每年一千多万的本科生、几十万的硕士生、还有几万的博士生,40%是学工科的,而且我们学工科的比例不会降低,我们现在的工程师队伍是6000万人,实际上比一个小型国家人口总数还多。

  变化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年规划原来叫五年计划,那是和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国家的治理方法,国家宏观经济的管理方法,那么我们现在是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国家现代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当时的价格是固定的,经营层次是固定的,所有的从上到下都是指标化的。那我们现在的这个五年规划,其实除了双碳、节能减排从“十二五”以后这些是约束性指标,就连我们的GDP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引导性的指标。

  那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每五年实际上都有一次党的三中全会,主要是作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的谋划,有三个全面的谋划、全面的部署: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就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那是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变化七:从边缘国家变成受世界尊敬的全球性大国

  最后一个中国非常重大的变化,中国从一个边缘国家成为一个令世界尊敬的全球性大国,他已经走上了世界舞台并且扮演着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贡献者。而且这种贡献现在是越来越大,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对世界重大问题的发言权也是越来越大的。所以我觉得到2035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这五大文明建设都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会迈向一个很大的台阶。

  中宏网记者: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站在新中国建立75周年历史新起点,您怎么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与愿景?

  陈文玲:我觉得这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因为现在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和落后生产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是变了,那么我们的发展阶段也变了,我们的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们现在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2029年,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我们的“十五五”完成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还剩20年冲刺的阶段。我觉得这个阶段,要做这样的一个五年的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做出全面部署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我觉得它首先是瞄准到2035年,我们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我们国家的整体能力又要有质的飞跃,也就是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要迈上一个更大的台阶,我们的人民生活要有更大的改善,就是按照我们的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际上这比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提前了15年,我们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也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双碳目标,全世界126个国家都做了承诺,但是完成承诺最好的、排在第一的是中国,没有之一、只有唯一。因为全球现在新增绿化面积的25%都来自中国。中国现在每度电的耗能、还有我们的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指标,我们新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比重是世界上最高的,我觉得到2035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会迈向一个很大的台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这五大文明建设都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因此,我觉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是在我们已经积累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认识基础上,通过改革形成一个新的制度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里面,非常鲜明地强调开放是我们鲜明的一个标志,而且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那么,中国应该说一直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也在积极地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最近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也刚刚召开,应该说很多非洲国家,不管是领导人,还是学者、社会各界代表也都对中国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中国模式,也对他们产生了一个积极的影响。回顾75周年发展成果,放眼未来,我们所主张的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者说我们对于世界的一个贡献,放在世界范围比较,中国是在创造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它是一个14亿人口的巨大人口国家的现代化,它还是一个要使这14亿人口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还是要使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那么,中国还是变乱交织的世界的和平稳定之锚,矢志不移地推进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五个特点,它的一个内核就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走这样的道路,实际上我们锚定的目标,就是未来到2050年,通过这30年将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宏网记者: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新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您如何解读中国经济的国际意义与世界贡献?

  陈文玲:我们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全世界认可,成为全球的公共产品,到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成为全球治理理念,我们现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推进“五通”成为跨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的路径,我觉得这一切,我们中国的目标不是为了中国一个国家利益,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更多的贫困国家、发展中国家、处于压迫中的国家能够再一次崛起。南方国家实际上总体上和北方国家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北方国家是原来的发达国家,少数的几个北方国家、发达国家原来占整个世界现代化人口的16%。

  如果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或者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实现,就是中国式、美国式,所有的“式”都是它的定语,但它的主语是现代化,那么,中国实现现代化就是说使全世界实现现代化的人口增加到34%,也就是1/3的人口会实现现代化,那么全世界更多的国家从中国身上看到了希望,一个国家是可以不靠剥削、压迫、欺诈、霸权来实现自我的发展或者是快速地发展、可持续发展。那么,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世界是向往和平的,世界是向往发展的,和平是最大公约数,发展是最大的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大的公约数,人类共同的目标。(中宏网记者 王镜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