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斌:75年辉煌成就,彰显中国经济的底蕴与气度

  • 发布时间:2024-10-29 17:50:11
  • 来源:中宏网

  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本网特邀高端智库专家和高校学者畅谈75年风雨兼程与辉煌成就、立足新阶段、展望新未来,寄语新征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回顾新中国75年发展成就,作为一名经济学者,我认为这种变化都是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今天对世界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辉煌成就。

  中宏网记者: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作为高校学者与智库专家,特别是结合您的专业研究和学术足迹,您怎么看这75年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王晋斌:75年发展历史,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一个小时候的例子,我小的时候在村里面,如果见到了谁能够骑一辆自行车,我就非常羡慕;哪家人多吃一点肉,我也非常羡慕。走到今天,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尤其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经济迎来了长周期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第二大进口国。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它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个世界奇迹。确实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实现高速的增长,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高速的增长?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后来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创举。现在我们正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我们的GDP总量达到了126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按照现在美元的计算,大概达到了1.3万美元,跟过去比,应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1年,我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读书,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学习经济学,结合专业学习,最重要的体会有两点,第一点,从国内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变化,从原来这个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的争论,逐步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巨变,那就是要充分利用我们讲的市场本身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功能,去引导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最终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二点,从放眼国际的角度来讲,我现在是世界经济专业的,中国2001年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这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历史中的一件大事情,从此中国跟世界的经贸金融关系相联得越来越紧密。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很大,所以我们每一次变化也会对世界产生影响,我们跟世界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如果1978年以前,经济金融上可能主要是世界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由于我们当时的体量还比较小,更多是世界经济金融对我们的单向的影响。2001年我们加入WTO,中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到2010年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再是一个单向接受外部影响的国家,而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双向影响。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或者约1/3,过去十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所以,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所以,未来在更大的开放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讲金融的进一步开放,这中间有很多问题,比如资本账户开放的步骤、力度及风险评估等,作为世界经济专业的教授来讲,我觉得这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挑战,也给了我们下决心去把问题研究好的动力,能够为我们国家或者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做研究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

  中宏网记者: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您怎么看阔步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与愿景?

  王晋斌:中国式现代化应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项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伟大的创举,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近14亿左右的人口。所以它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和自然是要和谐共处的,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的现代化。当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非常好的或者和平的发展环境,它也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蓝图,最基础的还是要综合国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高,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有非常好的经济基础。这个经济基础不是单纯把GDP提高一点,因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高质量发展跟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是一致的,要进一步优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所以,和平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逆全球化不利于我们充分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尤其是利用国际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怎么实现这种高质量增长?第一,我们要构建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对外开放新体制。以高质量开放去促进高质量增长。其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开放,是跟国际标准的相融性,甚至引领国际规则的变化。

  从国内来说,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消除各种市场壁垒,在市场主体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稳外资、稳外贸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世界500强企业那么多企业落户中国,在华产业,既赚到了钱,也给我们的市场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步。一方面,满足了我们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彼此产业链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通过相互学习,能够让技术、管理等有所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一个社会如果说贫富差距太大,不能够带来持续的增长,整个市场的消费潜力是不足的。共同致富,它的背后是让所有的人除了满足自己生活所需以外,他有更多的资源能够配置到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看电影、戏剧、旅游、郊游等,最终实现人的视野的开阔,提升人对整个世界或者对社会的认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宏网记者: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机遇与新挑战,您对建设金融强国与打造外商投资新高地有何展望与建言?

  王晋斌: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动荡,全球地缘政治关系出现了一些裂变。但是,我们看到,全球贸易占全球GDP比重依然保持在50%以上。这意味着大家认识到,相互开放市场有利于大家共同福利的提高。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尤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带来全球劳动力市场以及产业的很大变化,再加上人们对全球化带来收益的内心信念,它孕育了很多新的机会。怎么抓住新技术变革机遇去扩展合作,谁站到最前沿或者占有关键环节,就拥有跟别人合作的权利和机会,像中国今天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有很多合作伙伴,虽然别人打压你,但是总有人会找到合作的机会,所以这是创新带来的一个新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今天的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于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世界银行在过去讲过拉美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在人均GDP大约1.3万美元,未来我们要跨过2万美元、3万美元等,成为富裕发达、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也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统领下,推动内循环外循环,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离不开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极其重要。

  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依靠“八个坚持”走向金融强国,建设强大的央行,强大的货币,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人才队伍等。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实现更大的金融开放,实际上也是更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国外资金在国内建厂,本身就带有某种技术性,可以给我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当前,我国使用FDI(外资)的存量,到今天大约已经在3万亿美元。当然,建设金融强国除了资金配置方式以外,也有两个重要方面要求,一是强大的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从2014年我们提出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中间有一些调整,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最新的计划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极其复杂的一项工作,因为它最终涉及资本账户的更大开放,因为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强国背后,到最后是资金来去自由通畅的。第二个重点,建设金融强国一定具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中国香港是最重要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国际金融中心,要成为一个金融强国,必须在离岸也有极其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还要不断去努力。既包括资本账户开放问题,也包括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包括金融规则的国际化问题,好规则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引领问题等。我们要坚信,我们能够在某些方面做出比现有国际规则更好的规则来,包括金融基础制度建设。我们已经是贸易强国,未来不管是贸易开放、金融开放,还是吸引外资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我们的资源配置效率会发挥得更好,效益更高。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到本世纪的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宏网记者 王镜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