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与科技创新高度适配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发布时间:2024-09-30 09:42:10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9月25日电 9月25日,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中宏论坛第五十三场在线研讨会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作了主题发言。

Nz.png

  以下是涂永红的发言: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金融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行业促进科技创新的新使命。发展科技金融的目标是实现科技产业与金融体系的相互融合,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创新驱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发展的实践探索。今年在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的支持下,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团队编制了中心城市的科技金融指数,客观评价各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情况。我们的调研发现,通过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武汉等城市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模式。例如,北京出台《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在科创金融组织、产品、政策、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上海出台《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促进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合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推出“研值分”企业评价模型,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产业发展、知识产权”等科技型指标,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充分提高科创企业融资可得性。深圳打造优化科技信贷体制,打造“腾飞贷”创新银企长期合作模式。武汉开展股权资本化、智力资本化和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试点,符合规定的可探索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

  国有大行创新机制体制,努力形成“科技—金融”相互促进、创新发展的耦合效应。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创设“基新贷”“基投贷”“科股贷”三类特色融资场景,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建设银行创新“技术流”“星光STAR”等科技创新评价工具,提升科技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中国银行持续完善推广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加大重大技术攻关支持力度。

  构建适配的科技金融体系应做好三方面工作。科技创新活动往往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面临资金价格高、周期偏好短、风险偏好小、行业认知低等问题。目前科技金融存在科技企业“投早”“投小”严重不足、长期耐心资本不足、科技金融效率较低等突出问题,亟需构建与科技创新高度适配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国有大行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无论从机构数量还是规模体量看,科技金融的“主力军”都是银行,其次是创投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科技金融具有规模性、组织性,而我国金融资源主要集中于银行业,客观上要求大型银行在科技金融体系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一方面,大型银行应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信贷体制机制,建立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金融监管考评机制,着力提升科技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大型银行还应充分利用金融集团的优势,大力促进内部各机构之间的联动,开展内外联动,例如股债贷联动、商业银行与非银子公司联动、对公条线与对私条线联动等,构筑银证担保租等金融机构之间无缝衔接合作机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二是打造良好金融生态,因地制宜发展科技金融。科技金融发展依赖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生态,具有显著的区域不平衡特征。科技金融具有投入—产出和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其发展依赖于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由于全国各中心城市的科技、产业、人才、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也呈现出巨大的地域差异。综合反映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科技金融指数从东向西梯次下降,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成渝双城圈的集聚效应凸显。东部地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在金融环境、创投、信贷、债券和股票市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集聚了大量创新企业和资本,形成了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科技金融发展获得了强有力的实体经济支撑。大多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尚未形成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科技金融的各个领域发展相对滞后,亟需在金融支持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找准发力点,学习借鉴东部地区“股权+债权+银行+园区”四方联动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三是用好“看得见的手”,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积极作用。持续优化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实施,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设立更多的高新科技行业专项母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信号灯、指挥棒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效解决科技创新资金“投早难”问题,提高科技金融的整体资金效率。尤其是要为引导基金提供良好的退出机制,如优化上市路径、并购通道等,确保资金能够有效退出。完善科学地引导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以3~5年为考核周期,评估基金运作效果及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政府引导基金跨区域布局,促进政府引导基金跨区域互动合作,优化全国科技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间科技创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