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宏观政策协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9-19 09:10:55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 王镜榕)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耐心资本作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近日,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发展耐心资本

  中宏网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强调“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您对此怎么解读?

  戴稳胜:《决定》指出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这意味着政府要通过设立和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加大对具有长期发展前景、技术创新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不仅能有效解决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初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能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倾斜,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即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涌现出的,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力形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等股权投资方式,以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鼓励和规范这些投资方式的发展,对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鼓励多元资本参与。要拓宽股权投资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多元资本参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包括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主体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股权投资市场。同时,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提高投资理性和风险意识。

  二是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鼓励股权投资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化运作,建立健全股权投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对股权投资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同时,政府基金应加大专业团队建设,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和筛选,确保资金流向具有成长潜力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加强宏观政策协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宏网记者:《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强调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您对最新进展和下一步着力点怎么看?

  戴稳胜: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点上资产与负债总量及结构的综合统计表,不仅反映了国家经济总量的规模与结构,还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与潜在风险。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国家经济的“家底”,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并将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一决策标志着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数据基础。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仍需进一步深化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特别是在环境、社会等维度的综合考量上,要力求全面反映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对政府各项政策进行系统性、协同性评估的重要机制。它要求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不仅要关注经济政策本身,还要充分考虑非经济政策(如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确保各类政策在目标、方向和力度上保持协调一致,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同时,这一评估机制还能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步的几个着力点: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体系,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和共享机制建设。同时,要注重将环境、社会等维度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考量范围,全面反映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要建立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论,加强跨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建设,形成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合力。

  提升政策执行与监督能力:要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加强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建设,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推动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治理等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外商投资中国新高地

  中宏网记者:结合商务部近期发布的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据,您对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外商投资中国新高地有何前瞻和建言?

  戴稳胜: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654家,同比增长11.4%,显示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持续信心和积极态度。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债务风险加大、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因素,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使得全球投资活动趋于谨慎,部分外资可能选择观望或转向其他市场。

  下一步,围绕打造外商投资中国新高地,建议: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外资吸引力:

  优化外资审批流程:简化外资准入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外资进入成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外资审批的在线化、智能化,提升服务质量和透明度。

  完善外资保护机制:加强对外商投资权益的法律保护,建立健全外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扩大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限制,特别是在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鼓励外资参与中国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优化外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通过政策激励措施,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建设:鼓励有竞争力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合作,提升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促进外资与本土企业融合发展:通过合资合作、股权并购等方式,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资信心:

  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与外商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为外资企业提供稳定、可信赖的法律环境。

  优化政府服务:加强政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政府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外资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外资来源: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引进来”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拓展外资来源地:加强与德国、新加坡等投资大国的合作,积极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同时,关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潜力,拓展多元化的外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