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职业教育助推中欧人文交流
- 发布时间:2024-09-02 17:41:24
- 来源:中宏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最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中欧合作》(22JJD630020)课题组集体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一是加深了对教育数字化的认识,二是对中欧合作推进数字化人文交流很有信心。
中国为什么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和需要,以下是主要的理由: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的要求。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应对这一变革的重要举措,能够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二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广泛传播,使得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有助于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数字化教育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新型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三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的需要。数字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已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素养之一。推进教育数字化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要。通过加强教育数字化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国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发展成果,提升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数字化教育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国际交流项目等方式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总之,这一举措对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中国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方面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措施的具体阐述:
一要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网络覆盖率和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教育云平台、多媒体教室等,为教育数字化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积极完善数字教育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丰富平台优质资源,统筹建设覆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数字资源,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对教育部审定教材版本的全覆盖。二要促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化处理优质教育资源,将传统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图书、实验等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通。大力通过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三要聚焦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学校利用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四要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支持教师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和教学评价,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五要聚焦教育治理现代化。建立数字化教育管理系统,通过教育数字化手段,提高教育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教育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如完善“学有优教”App等服务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渠道,推动基础教育面向公众的管理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六要加强政策与规划支持。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和规划,如《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具体目标和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为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综上所述,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并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案例:中欧数字化教育合作已经取得初步战果。目前,中欧数字化教育合作已经取得了多个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促进了双方教育资源的共享,还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文化交流的深化。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成功案例:
鲁班工坊项目。鲁班工坊是在中国教育部指导下、天津市原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该项目旨在将中国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与其他国家分享,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培训当地教师等方式,推动双方职业教育的合作与发展。葡萄牙鲁班工坊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8年12月5日,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由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共建的葡萄牙鲁班工坊正式签约成立,共同培养电气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两个专业的人才,也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家鲁班工坊。
中欧“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中欧“智慧校园”项目基于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中欧双方通过此类项目合作,共同探索数字化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平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中欧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该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校园管理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教学模式创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智能监控平台,实现了校园网络的双链路部署和智能监控。同时,学院还注重数据分析和应用,通过大数据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习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智慧校园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还为中欧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智慧校园建设经验。此外,该项目还促进了中欧在数字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双方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中欧高校联合研发项目。中欧高校在数字化教育领域的合作不仅限于职业教育和商学院教育,还涵盖了科研合作、课程开发等多个方面。例如,中欧高校联合研发在线教育平台或教学软件,共同设计跨文化课程等。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的教育技术水平,还能够促进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联合研发项目,中欧高校能够共享科研成果和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这些项目还能够为双方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促进中欧青年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综上所述,中欧数字化教育合作已经取得了多个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中欧双方在数字化教育领域的合作成果和影响力,还为未来双方教育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字化教育如何推进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数字化教育在推进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使得中欧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跨越地理界限,实现共享。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虚拟课堂、开放课程(MOOCs)等形式,中欧学生可以共同学习来自对方国家的文化、历史、语言等课程内容。这种共享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促进了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二是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数字化教育为中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跨文化交流机会。通过在线论坛、社交媒体、虚拟文化交流活动等平台,学生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增进彼此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中欧之间的友好关系。三是可以推动教育项目合作。中欧双方可以共同开展数字化教育项目合作,如联合研发在线教育平台、共同设计跨文化课程、互派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等。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的教育水平,还能够促进中欧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为文化交流提供坚实的基础。四是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传播。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中欧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这些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对方国家的文化场景,如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重现等。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文化的魅力,促进中欧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五是可以加强政策对话与合作。中欧双方可以加强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政策对话与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双方还可以建立教育数字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为中欧文化交流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数字化教育在推进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推动教育项目合作、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传播以及加强政策对话与合作等措施,中欧双方可以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为文化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力的支持。(作者:黄燕芬,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教育部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