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凡:行稳致远的中俄关系

  • 发布时间:2024-08-29 09:03:36
  • 来源:中宏网

  应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邀请,国务院李强总理于2024年8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俄两国总理的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会后发表了近万字的联合公报,同时双方也签署了17份合作文件。李强表示,过去75年,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历久弥坚、历久弥新。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新时代的中俄关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两国政治互信更加牢固,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友好情谊深入人心,国际协作紧密有效,树立起新型国际关系和相邻大国关系的典范。

  中俄定期总理会晤机制是双边关系不断提升的风向标,也是两国务实合作的定位器。该机制自1996年开始运作,本次会议是第29次。在这一机制框架内,有五个副总理级的政府间委员会开展工作:筹备政府首脑定期会晤,人道主义、投资和能源合作,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与发展,该会晤机构也包括约80个部门小组委员会和工作组。2023年12月19日在北京两国总理举行了第二十八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

  新时代中俄合作领域不断深化。中俄合作成果丰硕,战略性大项目稳步实施,金融、产能、科技、通信、海关、环保、城建等领域合作富有成效,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能源合作是双边贸易的压舱石。俄罗斯连续多年是中国的主要原油供应国,据官方统计,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07亿吨石油,比2022年增加24%。2024年前七个月,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增加3.2%,达到6260万吨。目前,俄罗斯正在通过“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增加天然气对华供应,远东路线正在规划中,通过蒙古出口天然气的条件正在制定中。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联合项目也在进行之中,包括在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建造也将继续使用俄罗斯设计的发电机组。目前,双方正在探索扩大石油和天然气、化学、煤炭和电力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的机会。

  第二,金融合作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双边结算几乎全部使用本国货币——卢布和人民币,目前正在努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以提高支付的稳定性。俄中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发展——政府间专门委员会的“投资组合”中有80多个合作项目。2024年8月19日与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在莫斯科举行了俄中第十次金融对话,会上中俄财长都认可继续发展本币结算的力度,这是降低国际金融风险,防范大国金融霸权的有力保障。

  第三,经贸合作是中俄两国密切合作的重头戏。中国是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截至2023年底,双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278亿美元,提前超额完成两国元首确定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2024年上半年,俄中贸易额增长4.8%,达到1130亿美元。农产品贸易已经俨然成为除能源外的拳头产品。中国对俄肉类、谷物和豆类等产品全境开放准入。2021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55.56亿美元,同比增长7.74%,中国已快速成为俄罗斯农产品和食品的第三大进口国。根据俄粮食出口管理协会的数据,2022—2023农业年度(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俄亚速海和黑海地区至少一百万吨的粮食进入了中国市场。

  第四,科技合作是两国关系的潜力和动力的双提升。科技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升两国的科技水平,还能为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中俄科技合作已成为高层会谈的核心议题之一,显示出两国对推动科技合作的高度重视。2022年8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二十六届例会举行,双方就深化大科学装置框架下的合作、加强联合研发项目合作、举办中俄科技会展活动,以及拓展数学、气候与环境、农业等领域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共同签署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二十六届例会议定书》。中俄还通过共同研发、技术交流等方式,强化双方在资源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此次在莫斯科,双方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联合核子研究所关于共同资助基础研究合作项目的议定书》,表明双方将不断加大核领域科研合作。此外,两国还联合研制CR929宽体客机和载重量达40吨的重型直升机。在航天领域两国还计划研制特种材料、开发卫星系统,并决定在2035年之前共同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

  第五,两国在诸多国际问题的立场保持一致。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两极,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全球问题有立场相近的价值判断。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常常协调立场共同抨击世界霸权,共同倡导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的全球治理理念,共同谴责避开联合国采取单方面行动的国际行为。中俄认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双方将为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在多极世界中形成公正的世界贸易和货币金融体系加强伙伴对话,协调立场,以扩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着眼于全球多极化,在国家战略上深度合作,力促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双方在多个场合表示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合力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强权政治,为发展中国家、中小国家主持公道。

  新时代中俄合作仍面临的一些挑战。新时代以来,中俄合作密切,但两国关系仍面临一些挑战。既有两国不同的国际关系原则、利益需求和历史记忆,也有来自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离间。

  首先,在发展新型国际关系原则上,中俄两国有明显不同。中国坚定地奉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各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等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也要求他国同样遵守这一原则。在俄乌冲突上,中国秉持一贯的国际关系原则,坚持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在俄乌冲突的相持阶段,中国同样秉持国际关系准则,从未向俄提供过武器。

  其次,西方不断加大对中俄关系的离间。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美国不断对华施压。2023年3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中方尚未向俄方提供致命性武器,美国这一看似还中国公道的做法,其实质依然是对中俄正常双边关系的干预。面对日益走近的中俄关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断扩散不利于两国关系的负面言论,试图给两国正常外交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最后,中俄两国加强合作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2022年10月,拜登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这份长达48页的文件,将俄罗斯描述为美国最直接、最具破坏性的威胁,中国则是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中俄两国被美西方国家定义为威胁,都是其打压的对象。无论2024年底谁当选新一届的美国总统,打压中俄、崇尚单边主义政策、以及推崇对抗和零和博弈的思维不会改变,这些压力和挑战迫使中俄考虑如何应对西方压力。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处在深度变革时期,风险和机遇推动世界各国积极寻求合作,这为中国和俄罗斯合作提供新驱动力。国家利益的契合是新时代中俄合作的内在基础。中俄外交战略目标和原则取向高度一致,有着共同的安全和发展威胁,这促使两国合作不断加深加强。此次李强总理对俄罗斯的访问体现出两国关系的高度互信、深度融合、外交立场一致等特征。

  总之,在高度契合的国家利益和坚实的务实合作带动下,中俄关系将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作者:李立凡,上海社科院上合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