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物流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8-12 11:07:23
- 来源:中宏网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今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物流需求稳步恢复。二季度以来,物流服务供给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助力经济流通循环进一步畅通;全链条发力提质增效,全社会物流成本实现稳中有降;电商、航空物流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运行态势良好。
日前,北京物资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陆华就相关热点接受本网专访。
经济持续回暖,物流内生动力强劲
中宏网记者:数据显示,上半年物流需求稳步恢复,您认为有哪些主要驱动力?
陆华:首先,经济持续回暖,物流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强劲。一是制造业复苏。根据采购联合会数据,2024年7月制造业PMI为49.4%,制造业运行态势持续稳定。从分项指标看,生产指数为50.1%,连续5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保持稳定的基础,更是物流需求生成的主战场,其复苏带动了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三大环节的需求持续上升,成为相关物流业务的增长内在动力。二是消费回升。1-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37亿元,同比增长4.1%。内需是物流新业态的成长点,物流服务的不断创新和新消费场景的发育,既为物流需求提供了不断的源泉,又促进了消费的扩张。
其次,物流政策到位,物流供给需求适配精准。一是降本增效政策出台,促进了物流服务创新和需求培育。多式联运的推广,特别是“一单制”和“一箱制”的实施,简化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减少中间环节的时间和费用,提高运输效率,带动了物流需求的扩张。二是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政策,扩大了物流供给与需求匹配的拓展空间。既优化了物流成本结构,也扩大了需求来源,推动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平稳发展。
此外,物流技术进步,整体运行效率不断提升。一是数字化转型。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加快,显著提升了物流行业的局部效率和整体效率。二是物流自动化设备应用。仓储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仓库库存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仓库的运营效率和库存周转率。
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67.4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5.9%、5.7%,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较快增长态势。从物流结构看,上半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8.7%,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从进口领域看,上半年,进口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8%,集成电路等中间品类进口物流量增速维持在10%左右。
中宏网记者:今年上半年,在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全社会物流成本也实现了稳中有降,您对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有何建言?
陆华: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一是深化多式联运领域改革。首先,需扩大铁路基础设施覆盖范围,确保更多货运专线和物流节点互联互通,提高不同运输方式合理承载能力和效率。其次,公路网络和物流枢纽之间形成便捷联运的衔接,提升干支配合功能。其三,港口设施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功能和模式需要进行通道化服务创新。最后,航空货运基础设施要增强与班次和航线的衔接,强化与地面联运系统的配合,提升运输时效。要加快建立多种联运模式的配套标准,重点改革标准实施相关的体制机制。
二是有序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完善智能运输与物流管理系统的GPS和物联网技术,为服务创新奠定坚实的指挥环境。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以提高仓储效率为抓手,提高物流据点的数字化水平。智能配送系统要积极推广无人机和无人车,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确保物流数据的安全奠定技术和管理基础。
三是加强政策供给和行业发展引导。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要向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以及降低运营成本发力,提高政策对行业升级的引导效能。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物流系统研发金额区块链技术应用,提升新技术嵌入服务创新的能力,降低新技术应用成本,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优化监管环境,为物流企业进行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营造良好的发展预期。
四是重视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快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供应链协同,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的相关政策,出台更为具体的实施意见。物流企业应与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等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度运行嵌入式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提升产业体系整体价值创造功能和能力。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提前预判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确保供应链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提升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长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高2.5个、5.7个百分点,外贸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
中宏网记者: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在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您对如何保持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有何思考或建言?
陆华:保持物流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的相关建议:一是构建多元化供应链。首先,通过完善与多个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快供应商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并确保关键物资的安全及时供应。提升多个供应商的竞争能力,促使其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整体供应链的高效性。加快国际市场多元化拓展,减少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鼓励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提升物流业务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二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首先,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对货物运输、仓储环境和库存状态的实时监控,并及时获取决策数据。进一步优化大数据分析,提高分析和预测能力,提升供应链预见性和响应速度。其次,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和协同,减少信息孤岛,提升整体运作效率。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供应链信息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提升信息共享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三是加强国际供应链合作。首先,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动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国际物流通道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加强与相关国家政策、标准、法规对接,简化跨国物流流程和手续,降低物流成本和风险。其次,建立跨国企业合作联盟,推动国内物流企业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升全球供应链的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技术交流,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建立供应链应急预案。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和分析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市场波动等风险因素,提高风险预警应对能力。加强应急指挥、资源调度、信息通报等应急响应环节联动能力和迅速处理能力。其次,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功能,提高生活物资、生产原材料和应急设备储备能力和迅速调配与供应水平。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物流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