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发布时间:2024-08-06 17:43:27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8月5日电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与宏观经济研究杂志社在京联合主办“中国经济怎么看”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2024年夏季)。
“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持续恢复,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创造新岗位,就业优先政策发力显效,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旭出席研讨会并发言指出,首先,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同比增加2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其次,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预期调控目标。最后,重点群体的就业总体保持平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整体稳定,农民工就业稳中有进。6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997万人,同比增长1.6%,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000万人。
刘旭指出,上半年就业形势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服务业就业动能加快释放。二是制造业就业结构优化。三是通过消费新模式来蓄积就业新动能。综合上半年多方面情况看,下半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但也要看到,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压力,部分劳动者求职就业仍存在一些困难,稳就业仍面临一定挑战。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刘旭指出,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一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三是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四是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五是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推动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确保劳动者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刘旭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持续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与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的高效对接,完善全领域的多渠道供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