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蓉: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长亮出新成绩
- 发布时间:2024-08-06 17:40:54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8月4日电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与宏观经济研究杂志社在京联合主办“中国经济怎么看”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2024年夏季)。
“今年上半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外贸实现6.1%的同比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超过21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罗蓉在研讨会上发言指出,这份成绩单展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发展潜力,发挥了全球贸易增长的稳定器作用,为经济的长期持续向好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我国外贸在有较高基数的前提下,取得新成绩实属不易,新需求、新供给、新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罗蓉指出,一是新需求催生了新供给。新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传统的贸易伙伴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上半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实现8.4%的增长。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我国拓展海外市场的新亮点,其中,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上半年贸易进出口实现10.5%的增长,出口增速高达14.2%。与此同时,我国对拉美市场出口同比增长14.7%。从国内需求看,我国已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累计进口规模接近200万亿元。
二是新供给创造了新需求。新的产品供给突出体现了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对其的支撑作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跑出加速度,当前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传统优势产品与新业态新模式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品出口分别增长了3%和6.5%,塑料制品出口实现超11%的强劲增长。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新产品的量质齐升。上半年,3D打印机出口数量增长超过40%,金额超过77%;一些生产电子产品使用的高技术零部件出口也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发展态势。
三是新体制激发了新动能。我国全面部署并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重大举措,释放出强大的新动能。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大枢纽的加快建设,有效降低了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大平台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对外开放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作出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全面部署,更加强调政策的协同性和监管的创新性。”罗蓉指出,在货物贸易领域,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的协同,强调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明确了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全球集散分拨中心,支持各类主体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还强调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和贸易救济制度,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决定》强调,要加快推进离岸贸易发展,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这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以促进我国贸易强国建设相关政策的协同,进一步降低我国发展货物贸易的各类制度成本,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贸易网络的能力。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罗蓉强调,下半年我国外贸发展新动能将进一步得到有效释放,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将继续成为贸易的主要增长点,带动我国外贸实现“量质齐升”,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