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 发布时间:2024-04-03 10:28:32
- 来源:中宏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在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新动能,发展新业态,形成新态势,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乡村产业生产力迭代升级。为此,须培育和塑造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发展和应用蕴含新技术的劳动资料,探索和开发更加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促进生产力诸要素组合的优化及跃升,以助推乡村的产业振兴。
第一,着力培育和塑造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以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为引导,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为目标,以乡村本土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城市支持乡村发展人才为补充,推动乡村产业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形成新局面。全面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结构,分类制定生产型、经营型、社会服务型、技能带动型、技能服务型等不同类别人才的培育计划、培养模式和培训方案,切实促进专、精、深的劳动者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相契合。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有情怀、善经营、懂市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好示范效应,通过“干中学”“传帮带”来影响和带动一批高素质农民,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建立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家书屋等组成的培训体系,凸显不同培育机构优势,加快劳动者对以高技术、精机械、数字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资料的掌握,促进乡村产业体系迸发新的活力。合理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驻村服务,鼓励农业领域专家学者、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等具备使用新质劳动资料能力的劳动者,服务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建设。
第二,大力发展和应用蕴含新技术的劳动资料。强化新技术对乡村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孕育一大批高效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质劳动资料。优化乡村土地利用,按照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原则,按类推动土地质量改造工程,在具备生产条件的地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土地要素中蕴含的科技元素。推动生物育种工程,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攻关,选育优良品种,通过科技赋能种业高品质发展。加快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一批数智化机械设备,将农业无人车、农业机器人、智能收割机等新质劳动资料投入到有条件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加工园区,逐步推动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线和物联网等新质劳动资料的引入,加快形成乡村第一二产业融合的新质生产力。
第三,深度探索和开发更加广范围的劳动对象。适应科技创新迭代升级带来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拓展的新趋势,善于发现有助于乡村产业繁荣发展的,由全社会劳动创造出的新物质资料,将其转化成为劳动对象,促进生产活动的广度延伸。借助数据日益价值化的新契机,依靠产业数字化升级,捕捉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商品销售等领域形成的数据资料,通过把数据作为劳动对象进行解构与分析,在直接创造乡村数字产业价值的同时,又将这些数据与其他新质劳动资料相结合,进一步培育和强化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新技术手段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的积极作用,把乡村闲置土地作为劳动对象,加大对特殊地形地貌的开发,借助山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发展立体农业,种植特种经济作物,获取经济价值。
第四,全面促进生产力诸要素组合的优化及跃升。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有机结合,通过生产力诸要素组合的优化,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跃升。高素质乡村劳动者的培育,要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演进过程中的新技术劳动资料,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让劳动者更加从容使用新型生产工具开展生产活动,劳动资料的改造与升级,也要根据不同地区乡村发展实际,与当地劳动者的接受能力相匹配。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建立起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间的“桥梁”,促进新技术劳动资料与广范围劳动对象的衔接,也让劳动者充分认识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间的转化关系,从而能更高效、更快捷地适应和利用新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作者:刘晗系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副教授、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农户相对贫困识别及绿色减贫机制研究”【20CGL03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