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强国建设凝铸信心促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1-30 17:28:49
- 来源:中宏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作出一系列部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整体上看我国2023年实际GDP已达到全年增长目标,横向对比来看也是经济增长动能最强的大型经济体,这说明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结构上的观察更有助于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经济增长是总供给,总需求和总收入三者循环上升的过程,供需关系决定了名义价格,从而影响收入与居民和企业对经济的信心。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供给端已经得到充分修复,但在总需求端净出口和投资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这被动导致了消费对GDP拉动的比例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非消费出现超预期的强劲复苏。这种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供给相对“过剩”的状态也持续造成了名义价格始终徘徊在低位。名义价格的下降将导致名义收入增长低于实际增速,带来消费者对未来的悲观展望,出现信心不足。而信心不足又将进一步降低消费和投资,造成需求的进一步收缩。
要打破有效需求不足的循环,既要在短期出台措施,通过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撬动全社会需求复苏,更要着眼于长期制度性改革,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金融强国的建设有助于承托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恢复长期发展的信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建立健全“六大体系”: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短期来看,金融调控体系,尤其是货币政策将会是推动中国总需求恢复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仍有充分的调整空间,可以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国债,使得中央财政可以充分利用赤字空间直接扩张总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类结构化货币政策,通过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大工程建设,从而撬动社会投资的复苏。长期来看,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将是恢复居民信心的关键。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粗略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建设发达的金融市场将有助于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改变居民永久性收入预期,从而恢复居民消费的信心。强大的金融市场需要深层次的金融市场改革,如进一步完善股票和债券市场注册制改革,让市场决定企业的投资价值,深化债券市场交易所建设,扩大金融产品供给;等等。(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高级研究员;杨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