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制度型开放新实践 中韩经贸合作共赢新未来
- 发布时间:2024-01-04 08:55:41
- 来源:中宏网
韩国一家机构最新发布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环境改善有望推动韩国出口增长,其中,对中国出口有望呈现恢复势头。中韩两国地缘相近,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建交31年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韩国也于2022年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中韩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中韩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贸易发展一直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新冠疫情以来,中韩两国经济社会都经历了严重的冲击,目前正处于积极的复苏阶段。从产业结构来说,两国具有比较优势互补与产业链协同的良好合作关系。不过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近期中韩经贸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遇冷,甚至韩国对中国的贸易自建交以来再次出现逆差,显示中韩经贸关系亟需进行价值链重构与制度化协调。
长远看,中韩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也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具体而言主要有:市场规模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而韩国具有丰富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经验,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产业互补方面,中韩在一些领域具有明显的产业互补性,如汽车、电子产品、化工、航空航天等。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提高产业竞争力。另外,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优势,韩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优势,两国产业互补性强,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合作机制方面,中韩两国在区域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如中韩自贸协定、东亚峰会等。这些合作机制为中韩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优惠政策支持;人文交流方面,中韩两国人民有深厚的友谊,频繁的人文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国间的了解和信任,为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韩经贸合作正在面临的新挑战,一是贸易摩擦,中韩两国在一些关键产品和服务领域存在竞争关系,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韩经贸合作面临着贸易壁垒的增加和贸易摩擦的风险。双方需要加强合作,维护自由贸易体系。二是技术壁垒,尽管中韩已签署自贸协定,但仍存在一些市场准入壁垒和限制。韩国在一些高技术产品领域设有技术壁垒,对中国企业的进入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双方需要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三是地缘政治因素,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邻,地缘政治因素(如朝鲜半岛问题)会影响到两国的经贸合作。四是法律制度差异,中韩两国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异,可能对双边经贸合作产生影响。五是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中韩经贸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比较关注,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加大执法力度。六是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和不确定性,可能对双边贸易和投资产生影响。
推进价值链重构与制度化协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中韩经贸合作的改进性建议,要以中韩自贸区建设为抓手,深化中韩制度型开放新实践。增设中韩自贸示范区,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双方在规制、规则、标准等各方面的交流,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国内企业与韩国企业的对接配套工作,促进双方合作共赢。
加强中韩两国重大战略的对接,在顶层设计层面实现战略性对接。双方应进一步推进自贸协定的实施,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双边贸易规模。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拓展新的贸易领域。引导、鼓励韩资企业参与到我国数字经济建设,享受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政策红利。中国的数字经济应用能力和应用规模世界领先,中国的数字新基建也有望成为中国新兴优势产业,中韩可以在车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等数字应用领域展开合作。
针对韩国在华高科技企业需要不断从韩国本土进口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事实,有针对性、阶段性地实施关税减免、税收退还等关税政策,以降低韩资企业在华投资成本。同时,通过技术溢出、技术研发、合作攻关等途径,不断提高本国中间产品质量,为更好地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奠定技术基础。此外,需要在多方面加强人文交流,比如说,差派中国留学生赴韩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合作科研;设立专项经费,邀请各领域专家来华访问交流;让广大交流人员成为中韩友谊的见证人、传话筒,为中韩经贸、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登上新台阶。
设立中韩合作知识产权调解仲裁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执法力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鼓励韩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参与中国政府相关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攻关项目中,引导核心技术溢出。例如,引导韩资企业来华投资新能源领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企业正呈"方阵式"探索转型道路,而韩国也拥有现代汽车这样的传统车企,中韩可以在此领域推动合作,共同实现绿色转型。加强双方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寻找到半导体行业的契合点,解决市场需求问题,构建新的、更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作者: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石俊国;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华平;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2102090)、国家社科重点项目(项目号21AZD067)及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项目(项目号G2023014063L)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