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再出发

  • 发布时间:2023-11-27 12:05:10
  • 来源:中宏网

  自2003年我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至今,东北振兴持续深入推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明确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今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新时代赋予东北地区新的使命和责任,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将东北振兴战略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格局,推动东北实现全面振兴。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今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所谓“新质生产力”,也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是指在科技创新资源转化和资源整合下,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催生的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超越了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能源消耗的生产方式,摆脱了传统生产力的增长路径,突出了科技创新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更能体现融合交叉发展的特征。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概念新、表述新,更是发展理念新、发展思维新,它代表了旧质、低质生产力向新质、高质生产力的跃迁,是一种立足新时代新阶段、着眼未来和长远发展趋势的生产力。它既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雏形,也有未来产业的萌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23年6月7日至8日李强总理赴东北辽宁调研,提出“要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既要增强政策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又要心底坦荡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大力集聚青年人和各类人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李强总理近期再赴东北黑龙江和吉林开展调研,在组织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对东北国企改革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在改革创新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此外,李强总理在两次调研东北期间,走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科研院校和科研所,了解科研机构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等情况,勉励他们“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东北振兴

  东北地区要想实现全面振兴,必须以高素质人才赋能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当前,东北地区近年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俗成绩,特别是在近期刚结束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中,东北地区辽宁省新增两院院士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两院院士总人数达到61人;吉林省新增两院院士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两院院士总人数达到27人;黑龙江省新增两院院士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两院院士总人数达到39人。庞大的“院士”规模为东北地区提供了扎实的“智囊团”基础,但是东北地区如何充分发挥院士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东北全面振兴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基于此,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借力“最强大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院士在减碳降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持续推进成果转化孵化,实现区域内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如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的转型升级,加快东北地区传统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二是做活“院士经济”,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强化院士科研团队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院士在“六新”领域的引领带头作用,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与传统产业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产业体系。三是发挥院士“领头羊”作用,探索发展未来产业。借助院士在科技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充分发挥院士的“领头羊”作用,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孵化一批未来产业。(作者:霍伟东,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李锦涛,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