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3-11-06 09:52:05
- 来源:中宏网
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地区实体经济的灵魂,是实体增加经济附加值、生态价值和产业价值所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我国经济大盘稳定复苏现状。在全球经济复苏进度缓慢、通胀高企、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国第三产业仍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了6.0%的增长,第三产业回暖复苏对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就业物价保持总体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大盘稳定复苏的作用不可忽视。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在科技创新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规模以上科技和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分别实现了12.4%和11.9%的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增长速度超过服务业总体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我国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在推动经济复苏和稳定经济大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服务部门,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优化和升级社会经济结构,具有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则需要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各类经济实体提供服务性要素支持,通过高质量服务供给为实体经济引进新技术和新知识,帮助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效能和效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活跃、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既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服务高质量制造需求,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几点政策建议。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一是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层面的广泛应用。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基础打造生产性服务平台经济,通过服务平台有效捕获市场需求及客户类型,实现不同产业领域客户个性需求快速传递,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低风险和低成本的服务。二是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性服务业。以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创新生产性服务产品,增强服务产品功能,打造以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丰富生产性服务业态,增强服务性资源品质,提高服务性资源配置效率,有效降低生产制造和社会交易成本;积极研发和定制生产性服务产品,支持智能终端与服务对象融合,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生产服务产业链、价值链。三是营造数字化转型支撑生产性服务生态。建立市场化与公共化生产性服务双轮驱动机制,通过技术、资本、人才、数据、制度等多要素营造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生态,解决好生产性服务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面向重点生产性服务行业和企业转型需求,制定和实施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建设生产性服务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通过促进中心衔接集聚各类资源条件,打造区域服务产业数字化创新综合体,带动传统生产性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一是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不断优化生产性服务区域开放布局,提升服务贸易投资的质量和水平,构建更加安全的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服务资源。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服务,激发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内生动力,注入创新活力,不断降低我国高端制造业对国外生产性服务业依赖程度,强化国内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本国高端制造业能力。三是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面向全球市场服务能力。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全球制造服务业领先企业和优质资源。依托自贸区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走出去,面向全球市场提供专业生产服务,增强服务业企业的全球市场服务资源配置能力。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更好融合。一是进一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运行的质量,通过预判国际先进制造业生产模式变革方向,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紧跟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势,并据此设计服务产品,革新服务模式,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国外、国内先进制造业的交融、合作、渗透,扩大服务市场需求,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和发展。二是不断探索生产性服务与先进制造融合路径。建立和完善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网络,搭建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交流平台,将生产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建设体系,建成先进制造服务大数据库,推动服务与制造两类企业产品、技术、设计、管理的协同创新,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有效推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迈向高端。三是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生产服务人才,打造一支既懂制造业,也懂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人才队伍。【作者:黄庆华、聂欢,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是202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追加一般项目《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研究(批准号:2023YBZJ3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