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全方位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

——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 发布时间:2023-10-12 11:37:43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跨国经济合作的基础框架与发展态势,推动形成了互联互通的全球性平台与载体。主要体现为:在空间上形成了陆、海、天、网、冰“五位一体”的立体化布局;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基础上,形成了多维度推进“一带一路”的格局;推进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快速流通,这些都对提高全球的经济联通性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形成

  中国经济时报: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您认为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陈文玲: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具体而言,共建“一带一路”在最初“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础框架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加速形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陆、海、天、网、冰“五位一体”发展的空间布局,逐步构成陆上、海上、天上、网上与冰上丝绸之路;二是形成了多维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格局,例如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等,是立体化、多维度地通向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形成了以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的三位一体共建“一带一路”的联通方式。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东非、柬埔寨有了高速公路,哈萨克斯坦有了“出海口”,马尔代夫有了跨海大桥,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这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通运营,对共建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巨大。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跨境公路和跨境铁路三种物流组织形式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至2022年底,目的地已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初步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例如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86条时速120公里的运行线路,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钢铁大通道”,物流配送网络覆盖到欧洲全境,构建了一条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可以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最有说服力的。

  十年来,中国参与推动了众多非常有特色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铁路方面,就有中老铁路、雅万铁路、匈塞铁路、蒙内铁路、拉合尔轨道交通,中泰铁路、中蒙俄中线铁路升级改造,这些都已经有很大的推进,中吉乌铁路也将很快开工建设。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的建成不仅为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找到了出海口,同时通过港口贸易让其融入全球价值链,承接大宗商品交易和产业转移,进而将带动产生非洲的“长三角”“珠三角”,实现经济腾飞。此外,沿海地区还能直接与海底光缆联通,具有打造发达信息网络的先天优势。

  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得以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的收益,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平台

  中国经济时报:“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陈文玲:共建“一带一路”这十年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概括而言,可以用4个大“局”来回答,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乱局、百年未有之大迷局和百年未有之大棋局中,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五方面非常重要的变化,尤其是从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场大棋局开始,拨开了大迷局、破解了大乱局、加速了大变局。

  一是提供了崭新的、具有先进理念的、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全球公共产品,汇聚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变量,破解百年未有之大乱局的重要力量,拨开百年未有之大谜局的重要能量,奠定下赢百年大棋局的重要体量。

  二是共建“一带一路”深刻变革了近300年工业文明形成的以海洋为主的世界格局,形成了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互联互通的新格局。

  三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21世纪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把握了世界发展与命运的“道”与“势”,为推动世界范围更多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

  四是共建“一带一路”为开放的中国与开放的世界提供了桥梁纽带,把开放的中国与开放的世界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五是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创举,极大拓展了国家的战略腾挪空间和战略纵深。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了互联互通的国际化大流通格局,打破了一些国家人为制造的屏障和壁垒,大大提高了全球经济的连通性和嵌套性。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加至2.07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2022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2.9%。可以说,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全球范式,中国和151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12份合作协议,开启了3000多个重大合作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平台与载体。据世界银行2019年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据麦肯锡分析,到205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给全世界八成地区的国家带来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有八成地区会因为共建“一带一路”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将新增30亿中产阶级人口,将给相关国家新增2.5万亿美元的贸易量,可以帮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摆脱贫困。所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共建“一带一路”会发挥重大作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