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旅游消费领域改革发展的时与势
- 发布时间:2023-10-09 10:04:57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10月6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周子怡)2023年中秋和国庆双节连休8天,文旅部数据中心表示,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国内出游将达8.26亿人次。复盘文旅部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3.08亿人次,“五一”假期国内出游2.74亿人次,端午节假期国内出游1.06亿人次,7-8月暑期国内旅游人数18.39亿人次。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修志接受本网专访指出,2023年节假日出游总人次不仅同比疫情期间大幅度上涨,而且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也明显上升。相较于疫后诸多行业和整体经济的“波浪式”恢复,假日经济尤其是假日旅游消费无疑“风景这边独好”。当然,节假日旅游消费的可持续性也必须予以高度关注。说到底,这是一个适时协同深化旅游消费领域供给与需求双侧改革的重要命题,而当下正是以改革促发展的宝贵窗口期。
以下是王修志访谈:
从需求侧看,旅游消费面临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在于需求不足,而在于旺盛的需求无法有序、常态释放。就规律而言,旅游消费需求大体属于物质需求普遍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20余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民众物质财富和物质生活显著改善,在此基础上孕育并催生了空前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兴起的“穷游”、“特种兵旅游”等热点,也足以证明旅游消费需求在现代生活方式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时间自由事实上成为决定旅游消费的关键要素。但现实却是,受制于节假日制度安排与执行,巨量的旅游消费需求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集中释放。这好比各水系同时达峰,集中泄洪,宝贵的水资源不是灌溉万顷良田,而是造成洪水泛滥。
因此,旅游消费需求侧改革应聚焦于破除民众出游时间约束,将节假日制度改革与制度落实作为必选项、首选项。改革的要义,主要是缓解短时集中出游的需求达峰矛盾,形成常态化的需求释放机制。其一,启动节假日增量改革。一方面,延长春节假期等改革建议已有广泛民意基础和社会共识,完全可以作为增量改革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增加省级行政区划地方性节假日已有“壮族三月三”等成功实践,可以依法在省级行政区划全面推广。其二,落实错峰放假改革。在全国假日办统筹节假日法定名称和法定天数前提下,依法赋予各省级行政区划法定节假日执行权,鼓励相邻省区构建节假日安排的联动、沟通、协调机制,各省或区域之间可以利用1-2天的放假时间差真正实现错峰放假。其三,周末双休和年假、公休假等制度落地执行。双休、年假、公休假等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对释放民众旅游消费需求有“削峰填谷”效应。建议通过宣传引导、依法监管以及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信用评定等机制,确保制度执行效果。
从供给侧看,旅游消费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有效供给不足,突出表现为消费价格畸高、消费品质偏低,深层次则是市场环境尤其是准入环境和竞争环境建设滞后矛盾。可以看到,伴随着民众旅游消费大规模、高速度、多样化增长,我国旅游产品供给总体上的短缺矛盾愈发凸显,在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供给方面的缺口尤其突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吐槽住宿和景区景点等“价质不符”。就旅游供给而言,一方面快速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形成投资激励效应,确实可以让更多投资者关注旅游投资,从而有助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但另一方面,短时集中出游形成的畸形消费需求格局,又很难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供给品质形成常态的、长效的、强有力的竞争约束。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主基调应聚焦于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高水平竞争,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看,在旅游及其关联领域鼓励高水平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是提升行业质量、增加有效供给的可行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破除文化、旅游、运输等诸多领域的行业保护和投资门槛,需要持续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真正构建起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总之,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旅游消费领域改革发展的时间窗口,从旅游消费需求侧改革切入,供需两侧改革联动,形成旅游消费需求激励约束旅游供给,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催生旅游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