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海外仓打造成为“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 发布时间:2023-09-04 11:55:55
- 来源:中宏网
我国国内现代物流体系和能力建设发展很快,成效突出,但国际物流除海运和中欧班列外,仓储、集拼、分拨、配送和国际空运等环节能力都严重不足,我国未能成长起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集成商和供应链管理商,这些短板影响我国全球供应链畅通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物流体系建设,要求“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海外仓作为国际贸易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将海外仓和国际物流体系建设融入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服务外贸企业特别是广大跨境电商企业,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全球供应链,构建起以海外仓为节点、以海陆空跨境运输为干线、以境外终端配送为支线、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的国际物流和贸易体系。
海外仓伴随跨境电商业态发展而蓬勃兴起。海外仓是指在境外专门服务我国进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仓储设施,是我国海外商品集货、分拨、转运的枢纽和实现商品交易与价值交换活动的重要物流平台。在传统一般贸易(海关代码0110)形态下,海外仓的功用并不突出,但伴随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兴起和我国政府对海外仓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海关代码9810)”贸易方式的推动,我国海外仓布局迅速展开。结合“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欧班列与海空运输业务的拓展,我国在境外的一些工业园区、城市周边、港口口岸枢纽建设的仓储设施项目也日益增多。
海外仓大体分为中转枢纽仓和终端配送仓两大类。前者主要位于国际区域性交通物流节点和口岸,在供应链上的主要功能是商品国际中转、区域分拨和物资储备。后者大多位于中心城市近郊地区,主要功能是分拣包装,完成商品的终端配送。
发达国家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在长期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中,已形成了包括分拨、仓储等功能在内比较完善的国际物流体系。相比之下,我国海外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阿里、京东等民企和一些央国企根据自己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建设了一批自营仓和公共仓,丰富了海外仓的业态并推动了布局的展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海外仓约2860个,面积约2900万平方米。这些海外仓大部分由跨境电商企业在国外一些中心城市周边租用的,其布局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等跨境电商比较活跃的市场,其中欧美日澳等国家和地区海外仓数量占比达72.8%。
海外仓建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未形成规模化经营。我国海外仓大量为中小企业分散独立经营,未实现规模化,也缺乏统筹布局。现存主要问题:一是我国海外仓大量为贴近消费市场的终端配送仓,在全球重要物流节点缺乏大型中转枢纽仓,中小企业一般不具有建设大型中转枢纽仓的实力,海外仓未与我国国际海运、中欧班列、航空货运航线协同布局。二是中小企业往往根据市场信息变化一窝蜂进入某一市场,容易形成过度竞争。三是在与亚马逊FBA仓,沃尔玛WFS仓,UPS、Fedex、DHL的区域分拨仓,马士基、地中海、达飞等海运公司港口枢纽仓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近年来,亚马逊FBA仓以合规运营为名,对我国部分跨境电商产品进行清仓,造成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巨大损失。四是布局前瞻性不足,在东南亚、南亚、俄罗斯、拉美、中东、非洲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数量偏少。
海外仓功能结构有待优化。不少跨境电商和贸易企业布局自用海外仓,但自身货源不足,仓库闲置率高、周转率低。不少企业又找不到仓容资源,市场供需错配,亟需建设更多公共、共享、第三方海外仓。目前大量海外仓只有仓储功能,配送、售后、维修、展示、零售、体验、金融、信息、退换货、数字贸易等配套服务还没跟上,多元一体的服务“生态”还未建立起来。我国海外仓技术装备水平总体较低,除京东、菜鸟等大型企业自建有自动化仓储分拨设备外,大部分海外仓仅有简易货架和堆场,数字化水平与亚马逊FBA仓及我国国内智能化仓库差距很大。
建设融资难问题突出。海外仓是重资产行业,作为建设运营主角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我国银行业海外网点较少,难以为海外仓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企业国内资金换汇“走出去”困难,“内保外贷”难以做大规模,向境外投资备案手续流程繁琐。海外仓企业一般成立时间短、固定资产有限,国外银行信用贷款、抵押贷款额度也较小。一些省份对海外仓予以补贴,但企业反映实际作用有限,且补贴申请手续繁杂,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贸易管理方式还不成熟。据企业普遍反映,由于“9810”通关方式尚未出台征退税、结汇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细则,企业担心合规问题,仍会选择“0110”方式通关。海外仓贸易有别于传统贸易方式,货物出境至海外仓后,并未实际完成销售过程,货物最终售价无法确定,结汇、退税等无据可依。目前我国尚无权威的海外仓数据平台,将与贸易相关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等数据集中起来,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的监管创新均依赖贸易真实性审核,没有这些数据,就无法在通关、退税、结汇等方面给予便利性支持。
应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和推进海外仓建设。海外仓对完善我国国际物流体系、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深耕和拓展国际市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应将海外仓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谋划、因国施策、分步推动,形成服务我国全球供应链和大量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海外仓网络体系,完善海外仓服务与监管的体制机制。
完善海外仓高质量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海外仓建设发展涉及商务、海关、金融、外汇、财政、税务、统计、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涉及大量体制机制与监管方式创新,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应联合各相关部门,组织编制海外仓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加强对海外仓发展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形成政策制定的跨部门磋商和协调机制。
抓紧推动我国海外仓全球规划布局。当前国际商贸物流巨头正大量对仓储设施“跑马圈地”。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长期未重视物流企业对等进入对方市场问题。国际交通物流重要节点的货场、仓储设施是稀缺资源,必须抓紧谋划海外仓布局,抢占市场。应根据我国全球供应链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布局建设一批海外仓,形成支撑我国国际物流体系的重要支点。在全球重要自贸港、航空港、海港、中欧班列沿线集中布局一批中转枢纽仓、公共仓和数字平台,引导支持跨境电商和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国外中心城市广泛布局一批终端配送仓,同时配套终端配送体系,打造门到门、户到户、仓到仓的全链路一体化国际物流服务网络。
大力推进数字海外仓建设。海外仓监管和内外联通便利化均依赖数据,可建设综合性数字海外仓平台,与国家海关、外汇、税务、商务等系统实现数字化连接,通过数字海外仓平台开展贸易真实性审核,为跨境、离岸贸易和结算、退税、结汇等提供便利化监管与服务,使“9810”贸易走向“阳光清关”。企业间也可通过该平台开展仓容租赁和转售等交易业务。要注意研究有关国家数据政策,通过各国海关信息互换协议方式实现海外仓数据共享。
加强对海外仓的金融支持。可从中央层面统筹“一带一路”等相关国际合作资金,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海外仓融资和保险支持。鼓励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牵头社会资金共同建立海外仓产业基金,在授信规模、利率、还款周期等方面对海外仓予以支持。规范地方政府海外仓补贴,引导其将补贴转至海外仓产业基金上来。推动金融配套服务跟随“海外仓”走出去,增加金融服务网点,创新海外仓专属金融产品。
发挥好贸易物流企业主体作用。要发挥好央国企、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对于排斥我国国有企业进入其物流市场的部分国家,可主要倚重民营企业。要发挥好中远海运、招商局、中国物流集团、各大航空公司等大型央国企作用,重点建设枢纽型、公共型第三方海外仓。支持大型平台企业和民营贸易物流企业以租用、并购、新建等方式大量布局海外仓,推动海外仓规模化经营。深入推进央国企与民营企业合作,形成策略灵活的海外仓建设运营方式,搭建服务功能配套的数字贸易平台。可组建中国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协会等行业组织,鼓励企业以联盟形式发展海外仓,完善海外仓建设服务标准。
积极推动我国成熟商业模式形成国际规则。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已形成“1210”(保税备货)等成熟模式,该模式主要依赖海关特殊监管区和监管创新,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有完善的信保、征税、结汇和信息追溯保障,得到国际海关组织(WCO)高度认可。可探索将“1210”模式通过国际经贸多双边谈判进行反向复制,并可通过WTO、WCO等国际组织将其逐渐形成国际规则。我国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海关《京都公约》(《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签署国,可依其附则4中关于海关仓库、自由区的规定,进行对等谈判,共创共商共享通关便利化成果。在反向复制“1210”模式时,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对我国友好国家先行展开,将海外仓逐步建成支撑“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节点。(执笔人:梅冠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创新发展研究部处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