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与中国对策
- 发布时间:2023-07-26 09:51:16
- 来源:中宏网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波动下行趋势显现。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7月9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排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耶伦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访谈节目中说,由于通胀依然高企,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并非完全不可能”。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5月核心CPI同比涨幅达5.3%,明显高于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美国前四个月:居民用电4538亿KWH,同比下降5%商业用电4226亿KWH,同比下降0.7%
工业用电3167亿KWH,同比下降2.1%,美国一季度投资者购买公寓楼140亿刀,同比下降74%,美国一季度集装箱量进口同比下跌21%,与2019年持平,出口下降3.6%,政府收入下降11%。美国6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49.7万人,为去年2月以来最高。但是,6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20.9万人,不及预期的42万人。
2023年,能源危机和高通胀将导致欧洲经济前景持续恶化。欧洲经济正面临着到2023年出现严重衰退的前景,因为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的上升继续威胁着欧洲大陆脆弱的复苏。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盟(EU)一直在努力应对低迷的增长率、高失业率和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最近对经济专家和商业领袖的调查显示,欧洲经济可能在未来五年内遭遇严重衰退。
再看日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今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3%,达到29.66万亿元人民币。德国和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到0.67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是一步之遥,随便一点汇率的小幅变动就可能会使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7月5日发布报告说,受俄乌冲突、食品和能源价格高涨及公共债务飙升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下降12%至1.3万亿美元。贸发会议当天发表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37%至3780亿美元,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4%至9160亿美元。按行业来看,电子、半导体、汽车和机械等面临供应链挑战的行业投资项目数量激增,而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则放缓。报告说,发展中国家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其年度投资赤字不断扩大,投资缺口从2015年的2.5万亿美元扩大到现在的每年4万亿美元左右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复杂,西方国家对华实施高科技封锁态势不减。作为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的最大规模的地缘战略冲突,不仅给欧洲而且给全球战略稳定都带来巨大冲击,美西方利用该冲突持续拱火,使俄乌冲突日趋长期化,加剧了集团对抗风险,也给世界经济特别是全球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使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尖锐突出。
美国裹挟一些西方国家对华实施以高科技封锁打压为目的的一系列“脱钩断链”措施,使得经济全球化潮流受到进一步严重干扰,进一步助长了“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潮流,一方面,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给世界经济乃至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美国以及若干西方国家以“泛国家安全”作为政治工具,把芯片等高端制造业产品武器化,严重扭曲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剧,下行压力加大,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面临被割裂的巨大风险。面对美西方出于冷战思维的对华“脱钩断链”措施,中国的应对是: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在继续扩大以商品、资本、技术等跨国界流动为主的“要素型开放”的同时,更加积极地稳步推进以机制、体制、规则等跨国界对接为主的“制度型开放”,让中国经济的大门越开越大,让中国经济更深更紧密地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去,粉碎美西方对华“脱钩断链”的图谋。让中国的发展更好地依托世界的发展,让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应对当前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国应有哪些重要举措?一是中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深刻和迅速变化的时代,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横行了几百年的“丛林法则”,推动世界各国合作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一是着重搞好与主要大国的外交关系,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二是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同所有周边国家发展好邻居好伙伴关系;三是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推动全球的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在战后国际秩序进入新旧转换的历史过渡时期,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扩大投入、突破卡脖子技术仍然是关键。面对一些发达国家采取“小院高墙”政策,实行技术封锁,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并实施芯片出口管制措施等。“小院高墙”政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反过来也促进了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加快了进口替代。事实证明,全面遏制、全面脱钩不可能实现。此外,芯片迭代非常快,电子芯片已经快要到达极限,下一代技术可能是光子芯片,我国要加大对光子芯片等未来技术的投资。
三是积极推动出口多元化战略。从经贸领域看,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度上升。2022年,中美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近7600亿美元,远高于2017年的5837亿美元。7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5%,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个别国家强推对华“脱钩断链”,已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中国依然保持全球最大贸易国地位,出口强劲。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出口以人民币计算同比增长8.4%,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加快,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16.1%。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长66.9%,出口覆盖面涉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美需求受阻、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依然保持高增,背后地区多元化的思路引人关注。从长期看,出口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拉美、非洲、东盟等更多地区的经贸联系加强,不仅是稳住外需,也在间接促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我国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占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34.3%;同期,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和10.5%,国际市场更加多元。(作者:刘文革,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院长,7月20日出席中宏论坛第三十八场在线研讨所作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