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但长期向好

  • 发布时间:2023-06-30 14:24:24
  • 来源:中宏网

  近期人民币在岸和离岸汇率持续走弱,5月份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跌破7,截至6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经跌破7.22,最低价已突破7.27。目前人民币持续贬值受到内部外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利率环境看,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自2022年年初以来持续进行加息以遏制国内高企的通胀水平,但中国央行的利率水平始终保持稳健水平,近期为刺激国内需求进行多轮刺激性政策,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利率差异阶段性的导致了人民币汇率近期处于持续下行区间。同时受到目前西方国家经济衰退风险上升需求不足的影响,中国对外出口数据也处于疲弱状态,也影响了汇率市场人民币的贬值。

  然而人民币并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因为目前促使人民币贬值的因素更多是周期性因素造成,而非中国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的下滑导致。从利率环境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加息操作已经阶段性遏制了通胀上升的势头。同时虽然短期美国经济走势仍然强劲但主要依靠的是消费带动,随着加息带来的投资下降会加剧中长期经济衰退风险的预期。长期来看各国央行会逐步退出加息周期,转而关注就业和经济复苏。这一方面会降低中外利率差,另一方面也会带动进口需求,从而增强中国对外出口情况。从贸易环境看,短期的汇率贬值料将降低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增加对外出口,从而刺激汇率在中长期回升。从经济环境来看,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表现不佳,需求复苏不足,投资需求较弱,经济预期较差。因此近期中国正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采取各类措施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失业。随着各类宏观经济措施逐步落地,国内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利率政策将逐步退出宽松环境,从而促进人民币由弱转强。

  汇率市场波动与跨境资金流动关联较强。我国监管部门应持续监测跨境资本流动情况,防范出现跨境资本快速外流造成人民币贬值过快的现象,出现重大跨境金融风险。监管部门通过适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积极利用宏观审慎政策等手段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稳定外汇市场。在时间维度方面,要防止境外投资者的顺周期行为,通过外汇逆周期因子调节投资者行为。同时利用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工具设置合理的外汇风险准备金比率,构建"自动稳定器",实现"逆周期"效果。在结构维度方面,对重要投资者,重要机构,交易平台等设立附加监管要求,避免风险的交叉传染。同时做好风险应急预案,例如恢复与处置计划,要求各方预先制定方案,强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风险处置,及时恢复重要功能运作,恢复持续经营能力,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杨海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20ZDA05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