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飞: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 打造东中西协调发展示范区
- 发布时间:2023-03-01 08:54:04
- 来源:中宏网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把握战略先机,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新思维、新举措,开创新时代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责任重大。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打造省际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是桂粤湘三省(区)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创新之举和引领之策。对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贯通珠江-西江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必将发挥重要意义。现编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有关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并指出,“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打造东中西协调发展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何谓潇贺古道新经济带
潇贺古道,北连潇水,南接贺州,是我国自秦汉以来沟通五岭南北、联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融合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军事要道、经济通道、文化交融渠道。作为海上古丝绸之路的陆上起源之道,潇贺古道在古代五岭南北地区经济交流与民族融合及我国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潇贺古道沿线区域发展相对滞后,与沿线三省(区)发达中心地区形成鲜明反差,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日渐凸显。基于此,两广社科智库联盟成立了“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研究”课题组,为重振潇贺古道沿线地区,力促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根据课题组的界定,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是指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础依托,以培育发展新经济为主要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目标,以潇贺古道沿线桂湘粤交界区为主要空间区域,有效沟通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等重要区域的东、中、西部地区衔接交汇的经济带。
二、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
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北端连接湘南地区,直通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具有对接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天然优势,是融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重要通道;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南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直通我国最活跃最富有效率的国际循环重要门户,对接联接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大通道,开放发展潜力非常大;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北伸内陆腹地,南接开放门户,有机衔接东、中、西地区,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在空间布局上独特的区位特点,富有打造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通道的战略价值。
(二)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
潇贺古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构成部分,也衔接着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很厚重的历史价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得到各国认同并大力推进共商共建共享,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需要打造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在坚持改革开放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在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开放,联接“一带”和“一路”,重振潇贺古道历史地位,在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中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有望打造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
(三)省际民族团结先行示范区
广西贺州市、广东肇庆市和清远市、湖南永州市三省(区)四市签署了《桂粤湘三省(区)四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框架协议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已形成较好联动机制。进一步打造省际民族团结先行示范区,需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更明显的示范效应,有效带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有利于实现沿线后发地区崛起赶超,促进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和交融,助推打造民族团结先行示范区。
(四)桂湘粤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区
省际交界区,既是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叠加区,也是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强度的衰减区,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后发地区。瞄准新经济发展机遇的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是把握新时代、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的战略举措,是解决省际交界区发展难题的创举。通过大力培育新动能,实现发展结构优化和方式转变,以更高的效益和效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突破三省区交界显著的行政壁垒、分明的市场分割,打造均衡、协调的桂湘粤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区。
三、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打造东中西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对策建议
(一)谋篇布局,构建“一轴、两翼、四核、三联”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统筹考虑潇贺古道沿线自然资源禀赋、空间位置、运输通道及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现实条件,构建“一轴引领,四核打造,两翼支撑,多组团,多区联动”的东中西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中:“一轴”是指以贺州、永州、梧州、肇庆为核心,打造以“永州-零陵-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富川-钟山-贺州-苍梧-梧州-封开-肇庆”潇贺古道为发展主轴线,打造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创新发展带、打造独具贯穿主轴线南北的特色古道乡村慢游富民带,是强化轴线节点城市的产业聚集能力、资源整合与经济联系的最重要的通道;“两翼”分别指位于主轴线左右两翼的产业合作支撑带,这是创新发展主轴带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业合作的重要支撑;“四核”指的是贺州、永州、梧州、肇庆等四个核心城市,通过优化核心城市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厚植优势,提升核心城市能级,增强其引领主轴带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辐射带动主轴带提升要素聚集能力;“三联”即深化潇贺古道新经济带与北部湾城市群向海经济的联动,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对接,形成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统筹发展,打造“三廊、四区”的产业协调发展新布局
根据“四核一轴两翼多组团”的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功能布局,立足区域特色,根植区位和产业优势,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打造“三廊、四区”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中:“三廊”是由主轴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走廊、西翼农旅产业融合与合作发展走廊、东翼“轻工业+文旅融合”合作发展走廊构成。“四区”是指以梧州、贺州、永州、肇庆等4个核心城市为中心,基于现有产业基础,重点打造梧州再生资源制造业聚集区、贺州碳酸钙产业聚集区、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永州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等四大产业聚集区。
(三)统一行动,构建“一屏两区”生态环境协调治理新局面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基本遵循,以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三线为纲,推进新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治理、从传统环境管理到精准环境监管、从条块保护到系统保护、从各自为政到一体化的全方位转变,构建“一屏两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中:“一屏”指的是围绕主轴线建设经济带绿色生态屏障区。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进重大生态保护修复,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两区”即围绕经济带生态示范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推进重点行业减排,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引导建设绿色生态新城,推进绿色供电开发区(园区)建设,加快打造生态示范核心区。
(四)高位推动,构建“四廊两横两纵”的区域交通新网络
以“扎实立足湘粤桂、深度对接长珠经济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助力辐射大西南”为发展思路,构建“四廊两横两纵”综合交通网络。“四廊”指向北、向南、向东、向北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构建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主骨架,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黔中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圈;“两横”指贺州-肇庆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梧州-肇庆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区域内县市交通运输通道有机衔接、互联互通;“两纵”指永州-梧州综合立体交通纵向走廊和永州-肇庆综合立体交通纵向走廊。
(五)凝心聚力,打造湘桂粤跨省民族团结进步新典范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强化工作队伍责任担当。构建党建引领经济带治理新机制,在推动桂湘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提供政治定力。二是动员群众参与,密切各族文化交流交融。围绕桂湘粤地区深厚的民族历史底蕴,搭建民族间文明交流的平台。三是创新共建模式,推动省际边界区域协作。不断探索潇贺古道沿线各市县村民族团结进步协作联动机制,搭建联谊平台,促进深度交融。(作者:夏飞,广西财经学院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