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谋划,数字赋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2-01 10:56:59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1月31日电(记者 王镜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实现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23年全国各地省级两会拉开帷幕,多位两会代表陆续发声,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也相应出炉。在各类民生热点问题中,养老问题成为了民生领域的焦点之一。

  完善我国多渠道、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全国人口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9%,比重逐年增高。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地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此数据反映出我国整体老龄化程度已进一步加深。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需要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应对在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积极落实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总的来看,在2023年的省级两会上,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过去五年来地方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工作成就和2023年的新工作目标。

  北京市人大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将面临财政增收放缓和养老事业发展资金需求刚性增长的双重压力,进一步明确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职能,进一步整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应整合现行民政、卫生健康与医保部门的老年人能力评估、照护评估、需求评估等政策,建立统一的分级分类保障的标准体系,把好入口关,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的格局,逐步完善我国多渠道、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黄石松说。

  “从供给侧发展和完善养老金融是顺应养老市场发展和‘银发经济’的重要举措。”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阳旸指出,大力支持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金金融的快速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融入养老“生态圈”,为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提供全方位、保障性、灵活性、自主选择性金融服务,缓解我国养老金融渗透率较低、覆盖面不足、产品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难题。

  数字赋能养老产业健康多元发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达3亿,占比约22%,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将要面临的巨大难题。

  阳旸告诉记者,虽然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过去几年持续完善,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老龄工作也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存在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以及城乡倒置现象日益加剧等问题。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必须有科学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加强差异化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将资金、资产和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养老服务,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

  “多个省份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提高养老待遇等相关问题的重要性。”何地告诉记者,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改革、统筹提高养老金等社保待遇标准。黑龙江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2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4.2%。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2022年完成了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4%,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认真加以解决短板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需要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阳旸强调,通过推进养老产业城乡科学布局,数字赋能养老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康养产业,打造以医疗健康管理、智能养老平台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为驱动的完整供应链产业链,实现养老用品、养老保健、养老医疗、养老娱乐、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全面覆盖,带动普惠养老市场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