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智慧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 发布时间:2022-11-23 08:58:43
- 来源:中宏网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曼谷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去年8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在中国天津举行的长约7个小时的会谈中,就谈到了中日两国领导人会晤的事情。但是,这次在G20峰会期间,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先后与美国总统拜登、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等十多位领导人会晤,偏偏就是没有会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是,日本媒体产生了一片焦虑之声,认为中国不再重视日中关系,“日中关系正在被中国边缘化”。
一部分日本媒体自己寻找原因,指出2019年末中日领导人会晤达成多点共识以后,日本至少做了三件不利于日中关系的事情。其一为2021年4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与美国总统拜登发表的《日美联合声明》中,把有关台湾海峡问题植入其中,直接插手台湾问题。其二为2022年6月,在北约峰会期间,作为第一次参会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再次谈到台湾问题。其三,在不久前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东南亚高峰对话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开批评中国。所有这些,给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重大伤害。
当然,也有一部分日本媒体指出,在日中关系处于困难时期,日中依然保持高层交流。其中标志性的交流为:其一,岸田文雄就任日本首相以后,习近平主席向他发过贺电;其二,岸田文雄身患新冠病情期间,习近平主席发过慰问电;其三,2021年10月,中日领导人曾经举行过电话会谈;其四,2022年9月在东京举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活动上,中日领导人都发来贺辞。这样的高端外交,不仅仅让中日高层往来保持畅通,也充满着外交温度,给中日关系起到助稳的作用。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两国领导人是在一种“宽稳”的气氛中开始会晤的。这对中日关系起到一种“融寒”的作用。日媒特别强调,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会晤开始就表示,“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这句话让日本社会犹如吃了一个“定心丸”,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定。所有这些,在笔者看来,正更显出中国“元首外交”中的“大国风范”。
现在,百年未遇的国际格局的巨变尚未结束,中日关系何去何从也处在十字路口。这次,中日两国领导人在泰国曼谷举行的大约45分钟、配备同传翻译的会谈,堪称为未来中日关系把航定向的一次会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从这次中日领导人会晤达成的五点共识来看,今后中日关系应该是“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重要关系”。正是因为时代发生了变化,中日关系才要在建设中寻求稳定,在稳定中推进建设,“建设”与“稳定”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两个重要关键词。没有“稳定”,就会人心惶惶,无心建设;没有建设,说明关系僵硬,不利稳定。只有把持“建设”与“稳定”双轮驱动,中日关系才能在新时代向前发展。这实际上也给推进中日关系提出新的时代要求,那就是不做无助于建设的事情,不做不利于稳定的事情,因此两国要继续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给中日关系进行新的定位,指明发展方向,应该是这次中日高峰会晤最重要的成果。
关于这次中日两国高层会晤,还有许多内容可以解读。但所有的内容都是“建设”与“稳定”中日关系的推助器。紧紧抓住这些共识的核心,其他问题都可以通过新的“政治智慧”给予解决。(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