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2-09-19 13:40:08
  • 来源:中宏网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吸引了507家全球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线下参展,达成各类成果1339个,阿联酋、瑞士、意大利等10个国家首次以国家名义参展。对我国而言,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扩大就业,尤其是带动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有利于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有利于疏通我国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的两个渠道各个环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健康发展。另外,服务贸易大都属于低能耗,资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因此,我国要利用服贸会的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贸易额不断扩大。近1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达到6.1%,我国服务贸易额在全球的排名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2位。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达到8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贸易出口额达到3942亿美元,贸易进口额为426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服务进出口总额289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

  贸易结构不断改善。近年来我国在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即保险、养老、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等都有非常大的进步,从2001年所占服务贸易比例的24.19%上升到2021年的47.76%。我国在传统的服务出口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在加工、维护、维修、运输、旅行、建筑等行业在海外享有盛誉。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问题

  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持续多年未能扭转。我国2001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为1亿美元,之后不断的扩大,到2007年服务贸易曾经出现顺差52亿美元,之后贸易逆差又不断的扩大,到2018年出现了创记录的2582亿美元逆差。美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近些年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逐渐缩小,2021年服务贸易逆差为327亿美元。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国外高端服务需求逐渐增加,如旅游、医疗服务、高等教育、尖端技术等等。出国旅游、求学,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导致服务贸易逆差节节攀升。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差。2018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存在明显下滑倾向,其中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占全球7.8%,出口额仅占约6.5%,与美国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占比分别为9.7%和13.1%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在知识产权等智力密集型行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较低,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

  服务贸易的开放度不足。我国的服务贸易,开放起步较晚,部分行业尚处于幼稚期,为了保护国内的就业,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发展本国服务业,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比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我国的文化娱乐、电信服务、商业银行、保险服务、邮政快递等行业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相对较高。

  缺乏服务贸易的国际话语权。当前的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主动权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手中,我们只是国际规则被动的执行者。在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零售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服务等领域,我们的出口业务要依照西方国家的规则来执行,但为了引进外资,我们还不得不按外资的要求修改国内的法律法规。

  三、发展服务贸易,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利用我国庞大的货物贸易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小,2015年达到最高点时只占贸易总额的15.2%。然而2019年,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的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比重分别为25.8%、20.6%、22.3%和31%,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贸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隔离,未能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我国应当利用第一货物贸易国的身份,努力扩大有关商品出口的金融、保险、运输、法律咨询、技术咨询及培训等服务,这样既可以促进有形商品的出口,也可以促进无形商品的出口,推动我国外贸提质增量,更上一层楼。

  建立服务贸易发展基地。建立诸如加工服务、外包服务、文化产品出口基地等等,承接海外的加工、外包的订单。当前国际企业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采用海外外包的业务众多,有软件外包、研发外包等,我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扩大服务贸易。10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吸纳了1127万人就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另外,中华五千年优秀的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产品出口的丰富资源,要利用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我国文化资源进行加工、生产、包装,行销世界。增加文化产品的出口,还可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

  大力发展科技、文化、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的贸易出口。本届服贸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创新成果特别多,其中首发的创新类成果有173个,比如全新一代光谱计数CT、全球首款加密数字版画等,比上届服贸会增加了34个。创新类技术和产品独领风骚,说明创新在服务贸易中越来越重要。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在全球服务贸易中,与创新相关的技术与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研发设计占比从2005年的11.4%提高到2020年的18%。因此,要努力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服务本国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还可以扩大服务贸易的技术出口,扭转我国高技术对西方国家的依赖,缩小服务贸易逆差。金融和保险的出口要迎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势,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形成新优势。

  利用数字平台发展服务贸易。当前,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数字贸易是未来贸易的发展趋势,利用数字平台,不仅可以进行有形商品贸易,还适合进行文化产品(如影视、音乐、图书)、信息、技术、软件、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数字平台聚集全球的买家和卖家,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因此,要广泛利用数字平台,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掌握服务贸易话语权。当前服务贸易的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国际新规则、新标准不断涌现。例如,由于数字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十分关注如何管理数据的跨境流动,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及知识产权,如何征收数字税等等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应当主导或积极参加国际贸易组织及相关区域性、专业性组织,提供中国方案,发出中国的声音,努力争取服务贸易话语权,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朝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方向发展。(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