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非传统友谊 让青年成为非洲复兴动力
- 发布时间:2022-06-22 16:56:25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王镜榕)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全体学员的回信中强调,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长期友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
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非盟《2063年议程》提出,要让青年成为非洲复兴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非发展未来,深刻指出“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他多次给非洲青年回信,勉励他们为传承中非传统友谊作出贡献。
日前,中宏观察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主任宋微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青年是实现非洲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中宏网记者: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全体学员回信中强调,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长期友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为什么总书记格外强调非洲青年发展的重要性?
宋微: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世界的未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因素,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非洲是青年人群最密集的大陆,其中70%的人口都是年轻人,所以处理好青年问题是解决非洲问题的关键。非洲国家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但是资源丰富,青年人工作与创新创业意愿强烈,发展空间巨大。如果非洲国家能够利用好这一人口红利,对年轻人加强教育培训,为其创造更多工作机会,这将极大促进非洲经济增长,为非洲振兴发挥重要作用。对非洲青年的培养,就是培养非洲国家的未来。
然而,庞大的青年人口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失业危机无法得到改善,青年发展前景受挫,青年贫困问题将不断加剧,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目前,非洲青年的失业率高达60%,这不仅在非洲国家内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还导致大批非洲青年作为非法移民外溢。基于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发非洲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要为非洲青年提供充足的教育与培训,为非洲青年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青年是实现非洲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已成为非洲大陆的共识。非盟《2063年议程》就明确提出,要让青年成为非洲复兴的动力。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各类青年人才,提供大量政府奖学金和研修培训名额,助推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中非之间的合作,除了政府间交流外,还需要更多的民间交流,青年与青年之间的交往会成为沟通的重要桥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长期友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希望青年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积极投身中非友好事业,传承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提升非洲青年创新能力,帮助非洲摆脱贫困落后
中宏网记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您怎么看中国支持非洲青年实现发展的成果与举措?
宋微: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足发展,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非洲国家的教育援助,通过援建教育基础设施等多种方式,支持非洲青年提升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具体而言:
在援建学校方面,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大量的学校和图书馆项目。例如,中国支持非洲建设的最大职业教育项目——“埃塞俄比亚-中国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竣工。该学院由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牵头承办,同期可容纳3000名学生,为当地培训工业发展急需的机械、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力的推动了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国支持建设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图书馆,改善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教育条件和环境,推动了坦桑尼亚教育事业的发展。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是坦桑尼亚最重要的学府,为了缓解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育设施不足的情况,中国于2016年为其主校区援建了图书馆、孔子学院和中坦文化交流园。其中,新建图书馆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非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图书馆。此外,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为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20名土木专业学生提供了2个月的现场实习机会,不仅使大学生拓宽了专业知识,学习了中国的建筑理论和技术,也为中国技术和标准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坦桑尼亚三大主流媒体《卫报》《公民报》《每日新闻报》均在2016年6月3日头版报道了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图书馆项目开工仪式及坦桑尼亚政府高层对该项目的高度评价。马古富力总统表示坦桑尼亚政府正在大力发展教育,中方援建的图书馆项目来得正当其时。坦桑尼亚前总统、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名誉校长基奎特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历史悠久,培养的人才遍布全球,图书馆项目将助力学校朝着建设一流学府的目标迈进。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校长穆堪达拉教授表示,图书馆项目的建设将会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坦桑尼亚教育部长恩达里查科强调,感谢中方帮助坦桑尼亚政府兑现了支持图书馆建设的承诺,该项目将对坦桑尼亚工业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在教师培训方面,中国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校际合作以及三方合作等方式推动非洲师资培训,大力提升非洲国家的教师水平。例如,中国通过为非洲国家培养教育官员和学校管理人员,提升非洲的教育治理水平。2017年4月,中国举办“发展中国家教育管理者研修班”,学员分别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南苏丹、苏丹、乌干达、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在三周的培训期间,“研修班”安排学员与校内外、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教育管理者共同探讨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校发展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学科教育教学、全纳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中国儒家文化与传统教育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并对上海及北京的中小学及教育机构进行深入考察与学习。学员代表肯尼亚教育部课程研究所副所长JaneAkinyiNjue女士表示:“此次来到中国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者分享教育理念,借鉴不同国家的教育改革经验,互相学习,这对促进本国教育体系改革、能力发展本国的教育大有裨益。”
在提供奖学金方面,1984年12月,中国政府在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智力援助”的概念。这次会议提出了针对外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三个主要工作环节“入学水平、语言教学、专业学习”的总管理模式,提出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简化留学生审批手续,方便留学生在中国进行调研。针对以非洲留学生为主的第三世界留学生,会议提出要结合经济援助项目来培养,增加留学生名额。此后,非洲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为非洲现代化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近年来,中国积极回应非洲国家的发展需求,继续扩大来华留学生名额,使得非洲来华留学生人数在近15年内翻了3倍。2014年非盟直属机构非洲人力资源科技部起草实施了《十年战略规划(2014-2024)》,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六大优先发展领域之一。非盟希望通过吸收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提升非洲青年的创新能力,帮助非洲摆脱贫困落后。在此背景下,中国将继续扩大奖学金名额,为非洲青年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提升非洲国家的创新能力。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非洲的教育援助力度,并鼓励在非洲国家经营的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援建友谊小学和职业培训中心,共同为非洲青年的发展创造更美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