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加强长三角重大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建设

  • 发布时间:2022-06-13 10:48:39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6月9日电 聚焦“协同攻坚护航未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稳定发展”主题,中宏论坛第二十五场在线研讨于6月9日下午召开。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王振发言:
  上海市政府5月底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特别提到,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苏浙皖三省也都提出了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建设问题。2000年年初以来发生的全球新冠疫情,长三角地区已经感受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这次上海发生疫情的两个多月中,进一步提出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因为当下的长三角地区,众多产业,尤其是重大产业如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现代装备、绿色化工等,其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了跨区域的协同格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加快推进,总体来说产业链布局呈现出进一步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乃至更远的城市如安徽、苏北等地扩散的趋势。进一步观察的话,重大产业的产业链,高端环节或者对创新要求比较高的环节仍然集聚或留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无锡、宁波等中心城市,但其他配套环节更多向更具区域成本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扩散,在那里建立生产基地。反过来,一些在中小城市成长起来的大企业、上市公司,他们则选择在中心城市设置第二总部,并且把创新中心、高端环节逆向布局到中心城市。以往这种空间布局方式主要出现在一些传统行业,但现在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呈现出这样的布局趋势。这是积极推进区域交通物流一体化、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的结果,更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最近疫情考验中,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短板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对突发事件交通物流网络仍然容易被各地行政性区域断网,突显了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中的脆弱性,引发了诸如生活物资供应一时跟不上、工业零部件和原材料一时“运不进去送不出来”等次生危机。其中也反映出交通物流的行政分割仍然客观存在,市场设施的高标准联通对长三角地区来说仍是亟待突破的课题。二是链长的作用发挥受到较大约束。这个链长,不是地方官员,而是行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重要的终端产品生产企业,他们引领建立了跨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但跨区域的行业协会、行业联盟,这方面的组织运行,却明显滞后,很不对称。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亟待向纵深推进。现代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是以要素自由流动,公共领域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区域一体化,乃至以全国一体化为基础和前提,至少做到在行政区之间信息畅流、数据共享、平台衔接、标准统一、资质互认等等,但这次疫情我们发现堵点难点仍然不少,遇到重大事件就会严重拖后腿。
  我认为,加强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建设迫在眉睫。现在各地对建设这一机制都已形成共识,正可以此为契机或抓手,促进区域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首先我们要对重大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有一个内涵边界的界定,其中应该包含三个机制,量能互保机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量能互保)、价格稳定机制(供应链的原材料价格、货运价格)、第三方协同机制(产业链供应链与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的协同)。
  针对上述三个短板问题,提三点建议:一是完善重大产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应急体系建设。二是加强跨区域的行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行业头部企业在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在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按照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则统一,以及数据共享、平台链接、资质互认、一网通办的区域一体化布局,加快落地,加快解决推进中的堵点难点和瓶颈制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