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包容性发展 助力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 发布时间:2022-03-07 11:15:54
  • 来源:中宏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的新进展;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畅谈如何在实现共同富裕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政协委员热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共同富裕”再次成为高频热词,引发广泛讨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文中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为新时期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指引了重要方向: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看,依靠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是落实以人为本发展观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要实践探索,是防止增长与发展不兼容导致“丰裕中的贫困”、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国家失能的重要保障。从国际共运史看,依靠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之路的探索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创新社会主义实现道路理论、体现现代化道路之中国特色、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三大差距的控制,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匹配,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平衡,新技术革命的秩序塑造与人民群众的广泛融入,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要求的共同富裕内涵要求尚存在不小差距。与此同时,适应世界市场经济深度演进的周期性新特征、国际国内发展新格局与新要求、发展约束条件新强化、技术手段和治理机制新变化,充满更多不确定性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探索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内在动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共同奋斗有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秩序,最终实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共同富裕目标,共创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将成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实现共同富裕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立足14亿庞大人口基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极为考验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要充分尊重个人能力的天然差异,综合运用创新致富、勤劳致富、先富帮后富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获得发展机会、展示自身才能,通过自身努力或相互帮扶使绝大多数人融入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秩序。因地、因时制宜促进各地方与各行业深挖潜力、增强动力、释放创新活力,努力提升发展均衡性。通过强化经济发展主体的长期目标和社会责任、赋予新兴科技开发与应用促进共同奋斗的价值内涵、附加金融投资运作的保护劳动者利益条款等政策手段增强发展的参与面与受益面。通过健全劳动集体谈判工资制、严格执行和逐步提升最低工资收入标准、完善提升劳动者初次收入分配比例的实现方式、健全劳动者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等手段合理保护劳动者利益,阻止资本无序扩张对劳动者利益的剥夺。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产权、知识产权、数据产权等新型产权保护形式与方式,提升公民财产性收入、要素所有者收入和投资性收入的实现能力,构建多元化收入增长机制,拓展勤劳致富渠道。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性“荷兰化”与泡沫化问题,以及改变社会资源与资金流通机制解决经济寄生问题,重新给予勤劳致富价值观正向刺激。着力完善以慈善事业为核心的第三次分配体系,使之与提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的精准性互相呼应,共同助力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民生兜底。
  【作者:唐龙,重庆科技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