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夯实大国经济纵深发展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2-03-03 08:33:56
- 来源:中宏网
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于年初印发实施。这是现代流通领域首次开启五年规划,以其开创性意义受到普遍关注。
这无疑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被赋予先遣队的使命。《规划》注重统筹市场、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多个领域,着眼于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两大体系,强化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三方面支撑,搭建“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总体发展框架。这意味着,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作为这一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绝不是孤立的割裂的。
同时期,商务部主导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主导印发《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一揽子规划,更有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与这一系列规划是相呼应的且并行不悖的,因而在具体实施中宜保持整体思维和全局观念。
《规划》对“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可谓战略性布局、系统性谋划;通过聚焦突出瓶颈和堵点问题,相应地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重点任务,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统筹设计和系统指引。个人认为,其中的亮点可以概括为“四化”,即“一体化、市场化、智能化、低碳化”。
其一,一体化。《规划》中重点提到,“推动现代流通企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商贸物流融合,深度嵌入工农业生产各环节,打造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一体化是流通体系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则为其提供有力支撑。
在《规划》中,“一体化”可谓高频词。比如,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重点补齐中西部地区短板,构建全国骨干物流设施网络;推动枢纽干支仓配一体建设,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集成储、运、仓、配等物流服务,创新一体化物流组织模式;统筹城乡交通网络整体布局和一体建设,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提供基础保障;围绕产业集聚区和消费集中地,加快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一体化、集约化物流组织服务能力。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也对多式联运提出了要求。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各种交通运输信息的开放共享,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国际铁路联运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一单制”,丰富“门到门”一体化联运服务产品成为今后目标。
其二,市场化。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因而,拟从推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两大方向发力,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构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国内统一大市场。
《规划》提出,加快现代流通重点领域市场化进程。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形成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按市场化原则提供相关综合服务;加快培育流通数据交易平台,健全数据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数据资源合规交易、安全高效利用。
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方面,则强调了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进流通领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探索建立流通领域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制度,强化跨区域行政执法协同配合机制。建立健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合规自律机制,促进流通企业合规管理。以期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
其三,智能化。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也需要抢抓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在流通领域建设广覆盖、高效率、安全稳定运行的数字基础设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供应链金融数据采集和使用的相关标准、流程,确保数据流转安全合规,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场景化及风控模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电子票据、供应链综合支付服务等数字化应用。
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不仅仅在本《规划》中,交通运输部出台的一系列规划中几乎都涉及智能化发展方向。在这里,重点提到有序推进智慧公路、智能铁路建设、智慧机场建设、智能航运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加快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网联化发展;推进智慧物流发展,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提升物流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水平。
其四,低碳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低碳化就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降低流通全过程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因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低碳化任务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规划》特别要求“大力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仍需加快,要将绿色发展理念、低碳发展要求贯穿发展全过程。本规划也提出,“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清洁替代,加快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促进电动汽车在短途物流、港口和机场等领域推广,积极推进船舶与港口、机场廊桥岸电改造和使用,开展氢燃料电池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试点,降低交通运输领域能耗和排放水平。”
建立绿色发展、普惠共享的国际流通体系,低碳化是必由之路。可以说,低碳化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要求,也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本身发展的要求。况且,作为负责任大国,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中国在“十四五”时期乃至2030年前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碳达峰。
总体而言,《规划》围绕6大领域,提出18方面、50项任务举措,是务实的具体的。这对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序地高质量推进,必将夯实大国经济纵深发展的基础。
【作者:财经作家,《人民交通》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