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旅游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 发布时间:2022-02-21 13:50:08
- 来源:中宏网
2021年国内外疫情频发,我国在高效防控疫情同时依旧保持经济稳中有进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GDP总量约为114.4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1%,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和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全国人均GDP达到8.1万元,较2020年增长12.5%,意味着中国基本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且逐步接近初级发达国家水平。总投资、总消费、进出口增长率分别为3.4%、12.5%、21.8%,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增多、企业投资力度增强、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增大。
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经济增长使人们变得更富裕的同时又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增加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效应。据统计,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比2020年增长8.1%;全国人均消费支出为2.4万元,实际增长12.6%;全国恩格尔系数为29.8%,实际降低0.4%。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钱包更鼓了,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丰富了。旅游是人们享受生活、实现精神追求的方式之一,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21年国内旅游总消费达2.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占全国居民总消费6.6%;国内旅游总人次达32.5亿,比上年同期增长12.8%,恢复到2019年50%以上;全国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据估计,2022年国内旅游总人数将达到39.8亿,国内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3.8万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近七成水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内旅游产业逐渐复苏,稳中求进地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拉动内需、提高消费,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三角区域作为国家重点经济示范区,2021年总GDP达到27.6万亿元,增长率为12.8%,约为全国GDP总量的1/4;人均GDP在全国也处于领先位置,其中,上海和江苏已突破2万美元关卡,浙江和安徽也逐步接近。同时,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2.2%、163.8%、135.3%、88.3%。此外,《长三角三省一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旅游业部分也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业指明未来发展思路和路线。
强劲的经济实力和有利的政策支撑为长三角旅游业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为长三角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以上海为首的一批现代化旅游城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而诸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上海外滩、南京夫子庙以及众多周边的古镇和山水景色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因此,强大的经济实力、利好的政策支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共同推动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
长三角旅游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一体化”体现在以上海为中心,带动三省经济协同发展。其要求省、市、城、乡之间打破壁垒,合作贯通,通过结合各地相对优势,共同研发高品质旅游产品,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产业链。“高质量”则体现为更舒适、更安全、更多样的旅游体验。随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休闲消费已成为当下热点,旅游热也在疫情稳定后逐渐复苏。在经济增长驱动下和旅游业“十四五”规划指导下,长三角旅游业发展面临政策、消费和供给三个层面机遇。
第一,支持性政策推动旅游业复苏和发展。2021年,文旅部公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阐明“十四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目标、任务、要求,强调文旅融合、创新驱动、产业互动、科技赋能新发展思路,指明了建设文化旅游强国、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加速社会经济增长发展愿景。“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已对国民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优化有较大贡献,但疫情导致旅游产业在“十三五”期末表现低迷。《规划》不仅是对“十三五”的总结和提升,也是疫情下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方向。因此,长三角旅游业发展应把握政策层面机遇,搭上“新发展”的顺风车。
第二,休闲消费热扩大旅游消费需求。2021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也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意味着人民更加富裕,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去进行休闲消费,引起休闲消费热潮。在消费需求“量”增长的同时,人们对“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表现在更加追求精神享受和高质量休闲产品。旅游是人们精神享乐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休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疫情防控下,2021年的国庆节、五一黄金周呈现出井喷式的旅游增长,带来可观的旅游产业收益,反映出人们对旅游的热情极高、旅游消费潜力巨大,这对产业发展是一个利好信号。长三角地区不乏旅游胜地,发展旅游业也应抓住需求层面机遇,扩大需求量、提升需求品质、促进休闲消费,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旅游产业供给。旅游业是幸福产业,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引擎之一,为满足与日俱增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业态和经济模式须与时俱进,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阶段,旅游已从单纯的观光转变为以度假休闲为目的的观光行为。长三角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历史背景和科技制造技术,有利于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也有利于旅游商品的生产。未来旅游产业的供给要体现出多样性、科技性、社会性、休闲性、文化性五重价值。例如,“红色旅游”不仅具备教育意义,还有助于提升人民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乡村旅游”让游客感受乡土风情,还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休闲农业、制造业的生产;“夜间经济”丰富了旅游城市的经济模式、提高就业率、扩大消费空间、增强城市竞争力。因此,发展旅游业还应抓住供给层面的机遇,通过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多样性,不断优化消费者的体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长三角旅游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议。针对政策、需求和供给三个层面发展机遇,结合现阶段经济形势和《规划》的纲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局势下,对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首先,通过文旅融合,实现“文化+旅游”的新发展模式。文旅融合是“十四五”期间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旨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赋予旅游产品更深厚的底蕴,同时,文化传承是旅游价值的延伸,也是景区的吸引力所在。
其次,通过产业融合,打造“旅游+”和“+旅游”的产业新态势。通过融合第一、二、三产业,打造“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和“人文+旅游”等新产业形式,可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品牌效应、拉动内需和消费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农村和城市经济齐头并进。同时,产业融合还可促进长三角区域间资源互补,以一体化发展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再次,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全力建设数字景区和智慧旅游服务,综合运用VR、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用科技展示文化。同时,打造智慧管理平台和个性化服务平台,串联各区域信息共享、并联各产业圈协同发展。此外,鼓励自主创新,建设特色化的智慧旅游产业链。
最后,通过生态旅游,加强产业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旅游业的前提,只有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牢记生态环境才是民生福祉,才能高效能发展绿色经济,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应以稳字当头,抓牢发展机遇,升级旅游体验,扩大消费需求,推进长三角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者:王琪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仕雄,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