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金融合作渐入高光时刻

  • 发布时间:2022-02-07 08:35:42
  • 来源:中宏网

  中俄元首2022年元旦前的视频会晤后,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两国元首就建立其他国家无法影响的独立金融组织达成协议,双方特别认为应该努力加快建设独立的金融基础设施,以服务于俄中两国的贸易往来,将建立一种第三方国家无法施加影响的金融组织。”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近日亦表示俄罗斯被禁用美元欧元就改用人民币,俄罗斯将更加支持中国经济,况且人民币前景广阔。

  2022年,中俄关系将迎来高光时刻,凸显更大发展机遇。随着两国领导人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并将“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作为新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高度的政治互信为两国金融合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继续向双边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这一目标迈进同样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与中国债券市场要跟上,中俄金融高质量合作将大有作为。

  一、高质量发展下中俄金融合作现状

  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这20年来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巩固、深化,经贸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合作得到长足发展。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化,尤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俄两国金融合作领域日益扩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制于双边贸易规模,以及两国金融业发展水平和开放度,两国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待进一步拓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持续发展。

  第一,两国经贸发展水平不均衡,相互投资和贸易额规模较小,导致金融合作发展空间严重受限。2020年中俄贸易额达1078亿美元,同比下降2.9%,我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1.7%,自俄罗斯进口同比下降6.6%。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反观近几年中俄两国相互投资的规模仍然较小,我国对俄年均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不超过10亿美元,实际上使用俄直接投资额仅为1000多万美元,我国对俄投资规模远大于俄对华投资规模。

  第二,两国金融合作配套机制尚不完善、信息交流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如缺乏市场风险规避工具,同时,两国在欧美的制裁下还缺乏高效的支付清算渠道。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科琳娜波娃·阿尔娜认为:“美国对俄加强制裁对两国合作有负面影响,欧美实施的经济制裁也导致了俄罗斯境内的金融体系较为脆弱,业务风险较高,严重影响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性。”卢布属于高市场风险币种,以2014年为例,当年卢布最大贬值幅度达143%,卢布基准利率较高,中国的银行开展对俄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较大。再就是对俄金融业务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近几年,受俄罗斯整体经济下行、卢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俄罗斯企业的履约能力不断下降,对俄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加。

  第三,跨境收支总额不稳定且数量较少,两国私营和国有企业没有采取任何主动和刺激措施使用本国货币,这个问题的原因两国各不相同。从俄罗斯方面来看,部分企业顶层进行了传统利己性商业行为,他们习惯于使用能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以便将公司在外获得的外汇收入从国内转移到离岸司法辖区以求相关庇护。而中国还没有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除绥芬河地区是我国首个外币使用特区外,我国尚未允许在其他地域行使与人民币同等功能的货币,人民币跨境交易的潜力还未完全发挥。以绥芬河自贸区为例,2018年跨境收支总额为175034万美元,同比下降15%,2019年跨境收支总额为195895万美元,同比增长12%,2020年跨境收支总额为136263万美元,同比下降30%。2021年跨境收支总额为162714万美元,同比增长33%。绥芬河作为中俄跨境收支重镇,近三年的数值变化显著,整体呈现波动趋势,且规模较小。

  二、中俄金融合作亟须提档及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俄金融合作快速发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逐渐加深,合作方式也不断创新,以黑龙江为例,在合作机制、本币结算、现钞调运、跨境融资、银联卡支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两国经贸合作进入加速提质升级新阶段,呈现增长快、范围广、成效实、潜力大等特点,特别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推进,中俄双方在金融合作上的需求进一步增强,随着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不断融合,中俄金融合作面临着深度挖掘和高质量升级,有必要从速度型向高质量型转变。

  未来中俄提升金融合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多方面下足功夫:加强经济金融信息沟通和政策对接,务实推进货币金融稳定合作;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和金融规则对接,促进中俄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与数字金融业务的拓展;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打造中俄金融生态圈。

  首先,向实处落,加强经济金融信息沟通和政策对接,务实推进货币金融稳定合作。在中俄两国意愿一致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适当的宏观经济研究分析机构,加强经济金融信息沟通和政策对接,研究探索建立中俄两国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理的协调机制。同时,立足双边协定,通过中俄贸易协定、货币双边互换协议等深入的合作安排,扩大货币金融稳定合作深度,并通过中俄大国政策的溢出效应,将中俄金融合作深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其次、向高处立,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和规则对接,推动中俄独立金融组织建立。在多年金融合作实践中,中俄两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逐渐完成金融合作机制基本框架的搭建,但在面对美西方金融制裁的多重压力仍存在受困局面,虽然多家俄罗斯银行加入中国的CIPS系统,中俄间人民币支付比例大增,但中俄两国支付系统仍未独立于SWIT。建议中俄两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三大金融组织外成立独立的适用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组织,例如成立“新型经济体合作与发展组织”以摆脱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受制于美西方国家的不利局面。

  再次,向新处拓,实现金融制度性突破,推动数字货币交易所建设。俄罗斯构想在中俄边境地区设立数字货币交易所,由于海参崴的金融离岸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建设,俄罗斯希望中国企业在香港业务的同时能够“北上”选择新的离岸金融交易以及其他金融活动的枢纽。俄罗斯远东投资和出口局负责人列昂尼德·佩图霍夫认为:“俄罗斯拥有设立金融中心行政区的条件,海参崴未来可以在涉及外国公司股票所产生的股息和利润时实现完全免征所得税,在离岸金融、数字货币结算等业务作为海参崴自由港管辖范围内的一项制度试验,俄中两国在数字货币交易、证券交易所和其他外汇市场可以形成互通枢纽。我应以此为契机,鼓励有能力的中国投资者在远东地区进行货币交易和外汇市场的投资。

  未来,可考虑在中俄边境地区(绥芬河)设立数字货币交易结算中心,其货币转换可公开进行,并使用与“区块链”类似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数字货币和两国法定货币以与上海证券交易所金价挂钩的固定比率相兑换,以中和金融技术产生的外部数字风险或冲击,使其能够在新的数字金融领域有效地共存。

  最后,向广处伸,打造中俄金融生态圈,进一步提高中俄之间金融服务能力。利用好我东北地区的“风水宝地”,加强对俄金融生态圈的合作。哈尔滨新区是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承载着打造“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的使命。目前哈尔滨新区对俄合作初见成效,在金融合作方面,新区优势日渐明显:成立了全国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中俄金融联盟加盟金融机构68家;联盟成员成功合作4项跨境金融融资业务,金额达到126亿元;搭建了中俄本币结算交易平台,建立了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建设了对俄投融资平台。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合作仅停留在传统的金融业务,中俄两国金融机构需要在金融财务管理咨询、金融行业信息收集以及兼并收购、承销上市等投资银行方面有所作为,逐步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俄罗斯境外高端理财、投资代理、资产托管、金融市场交易等产品链,打造多元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中俄私人客户、企业集团以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业务需要,充分提高业务水平和金融产品供给能力。

  总而言之,加强中俄金融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合作,是推动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乃至两国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中俄两国在能源、农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发展迅速,随着中俄金融领域高质量合作,尤其聚焦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服务业、数字本币结算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中俄两国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互利合作将迈向高质量的新轨道。

  (作者:孙祁、李立凡,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国际交流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