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源动力

  • 发布时间:2022-02-07 08:31:25
  • 来源:中宏网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对外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过去三年中,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加强协同,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制定一体化发展纲要,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上海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努力从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2021年长三角GDP总额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GDP平均增速仍高于全国的8.1%,充分发挥了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引领作用。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2021年12月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超越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这是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立足贸易和直接投资,不断向金融交易深耕细作的结果。黄金、原油、橡胶、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中国A股纳入明晟指数,人民币债券纳入国际三大债券指数,7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官方资产,毋庸置疑,过去6年人民币国际化顶住各种质疑或蓄意打压,经历了从贸易驱动到贸易金融双轮驱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迈上了新的台阶。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一方面,归功于我国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充当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经济和贸易增长交出了优异的答卷,赢得了更多国际社会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归功于长三角一体化,通过打造“一级三区一高地”——全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从制度、实体经济、金融市场、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锐意进取,大大拓展了人民币国际需求空间和供给渠道,为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还在初级阶段,要取得与我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地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英镑的全球支付份额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打破美元使用的路径依赖,必须在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支付两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大力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人民币使用的网络效应,是下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这就要求长三角一体化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体制机制一体化上狠下功夫,具体而言,长三角应该明确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建树:

  第一,加大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打破行政界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在科技关键领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若干重点领域实现突破,争取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中获得竞争优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恒久动力。

  第二,壮大长三角电子商务、数字经济、金融市场领先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内外联动,人民币在岸市场、离岸市场互补,强化长三角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推动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国内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提高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彻底改变我国贸易大而不强的格局,大幅提升人民币计价的话语权。

  第三,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和完善自贸区贸易投资体制,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整体提升长三角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抓住RCEP生效的机遇,强化长三角城市群的制度衔接和政策协同,制定绿色低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国际化的绿色金融标准,在制度型开放上闯出全新的路子,形成“1+3﹥4”的协同效应,以投资促贸易,带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RCEP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全面夯实市场基础,加速构筑足够宽广深厚的人民币国际网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培育人民币使用的路径依赖。

  (作者:涂永红,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