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体系
- 发布时间:2021-12-02 10:11:52
- 来源:中宏网
近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总目标,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编制专门的运输服务规划,既体现出交通运输部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本源问题运输服务的重视,也表明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达到较高质量和巨大规模后,加快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历史新使命。《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加快构建,多层次、高品质的旅客出行服务系统和全链条、一体化的货运物流服务系统初步建立,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网络基础较好仍需加快补齐短板
(一)国内1天送达网络规模和功能强大
目前,国内已形成64对城市客运航空快线(日航班量超过24班),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网络规模较大,为产生网络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主要城市间已基本形成货运快线,国内1天送达,已形成快速高效航线网络,联通城市的物流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民航需整合利用客机腹舱和全货运资源,进一步提升航班频率和中转衔接效率,缩短货物周转时间;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城市群和重点城市、航空物流枢纽间规划全货运航线网络,织密中西部运输机场,加快建设省际互通、市县互达、城乡兼顾的通用航空物流网络,补足交通不便地区无人机配送网络,扩大航空货运辐射范围;推进航空与铁路、公路、海路“一单制”多式联运模式,打造畅通生产地与消费地对接的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货运通道。
(二)周边国家2天送达服务已初具规模
目前,随着开放步伐加大和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我国与周边国家每周货运航班联系日益紧密,并加快构建国际贸易供应链服务平台和系统,航班量已突破1100架次,基本形成了支撑对周边国家2天送达的航线网络覆盖和服务需求。国家民航局还将积极引导航空企业优化加密东南亚、俄罗斯、日韩等周边国家航线航班,进一步织密通达亚洲大周边的快运航线网络,既夯实周边国家2天送达的网络支撑,又架起了畅通的“空中丝路”,不断扩大空中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规模值得期待。
(三)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网络存短板
欧美是我国的重要经贸伙伴,近些年,“中欧班列”加强了我国与欧洲国家的陆路贸易联系,空中虽通过郑州机场与卢森堡合作开通“空中丝路”进一步密切了贸易往来,但我国与欧洲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联系规模和频率均较低,与旺盛的空中运输服务需求形成一定反差,对欧空中网络有待进一步加强,航班频次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对非洲、拉美地区航线网络覆盖还有空白。国家民航局正积极与有关国家加大国际航权谈判力度,增加获取关键航权资源,便利我国货运企业在境外设点布网。因此,需要加快补齐全程国际网络短板,加快布局洲际远程航线,着力构建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努力搭建支撑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航线网络。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国内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有力支撑
(一)有力支撑国内大循环,需要加快提升供应链效能,激发强大内需市场潜力
为有力支撑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持续增长和强大国内市场建设,满足14亿人口现代化带来的巨大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需要高效和强大的物流服务支撑。“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构建,是适应高质量综合运输服务发展,以国内国际运输网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交通运输“先行官”定位,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实现又快又省的完成运输服务,提升物流与供应链服务效能,密切供给侧与需求侧连接适配和高效顺畅,以便为国内生产、消费供应链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二)引领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链接国内国际,吸引国际生产要素聚集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加快国内国际贸易一体化。为加快密切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推动我国产业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加快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规划》很好契合了国家战略需求。目前,我国已建起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高速铁路网络,正积极拓展全球航空快货网络,聚焦国际物流关键环节不可控等‘卡脖子’问题,多方式拓展国际物流服务辐射范围,加快建设国际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形成高效赋能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提升国际物流与供应链运营能力和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加快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加快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资金、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我国聚集,形成产业聚集和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促进我国市场和国际生产要素相互融合。
二、加快国内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迈入现代化建设的起步时期,《规划》的出台,既为构建高效的国内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又明确了强化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密切运输服务系统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发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优势,更好服务开放发展和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积极拓展国际航空货运航线网络
一是加强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升级,完善多式联运功能,加强枢纽港站集疏运体系及联运换装设施建设,统筹枢纽转运、口岸、保税、冷链物流、邮政快递等功能,推进大型集装箱港口综合货运通道与内陆港系统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机场集疏运货运通道建设,鼓励设置空铁联运区。二是进一步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和“一带一路”国家货运航权自由化谈判,更好便利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在境外设点布网,打造海外转运中心,加快构筑全球可达且自主可控的国际物流网络。三是推进国际物流企业建设服务国内外的立体网络,建设自主可控的物流快递及供应链基础设施,是助力中国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和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
(二)加快建立共享国际物流信息平台
一是建立科技引领、服务创新的运输信息服务系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鼓励物流园区、港口、机场、货运场站广泛应用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打破条块化、碎片化的藩篱,连点成线、织线结网,构建共享的智慧国际物流与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服务“双循环”的连接器。二是通过与航空企业、货运代理人、快递企业、海关、检疫等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信息共享的跨行业、跨部门信息平台,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供应链各环节,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保证产业链顺畅联通让国内国际制造业、跨境电商、国际寄递物流企业全面互通融为一体,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环境。
(三)主动推动传统运输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鼓励传统航空企业与物流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向国际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面向多行业拓展提供优质的国际供应链服务,衔接国际国内生产与消费,为行业客户提供贯穿采购、生产、流通、销售、售后的高效、稳定、敏捷的数字化、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发展提供一站式全产业链方案。二是鼓励快递企业向国际寄递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我国每年跨境快递量约20亿件,占我国快递年业务量的3%,跨境快递业务收入也只占我国快递业务收入的8%,与国际同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应鼓励快递龙头企业加快海外快递设施网络布局,增强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竞争力。
(四)提升物流设施和装备现代化水平
一是在国际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应加快建设5G通信、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投入,打造数字化、信息化高质量航空物流枢纽基础设施网络。二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抓手,全力打造现代航空物流全产业链体系。鼓励物流园区、港口、机场、货运场站广泛应用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推广应用引导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备,应用无人叉车、无人搬运车、AGV等智能设备,实现智能匹配、智能跟踪、智能调度。进一步推动物流业服务模式变革,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服务网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作者:陆华系北京物资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