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结构性通胀格局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 发布时间:2021-11-18 10:02:58
- 来源:中宏网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2021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2021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价格上涨1.4%。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上涨1.7%,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0.1%。
“10月份CPI同比上涨1.5%,主要是受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较大,七大类非食品价格中有六大类出现上涨,其中与上游能源产品和原材料关联较大的交通通信类和居住类分别同比上涨7.0%和1.7%,这表明上游工业品通胀正缓慢地向下游传导。”中宏观察家、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食品中,受基数效应影响,除畜肉类价格下降较大外,其余食品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尤以鲜菜、蛋类价格上涨为甚,均超过12%以上,水产品价格也上涨了8.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3%,涨幅也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0.7%的数值是全年第二大涨幅,更加凸显终端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在不断累积。”王军认为,从食品价格来看,10月猪肉价格出现明显反弹,叠加近期极端天气和疫情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环比涨幅较上月大幅扩大,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一度出现了“菜比肉贵”的局面。但相信随着上述因素的消退,这一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而后续猪肉价格可能将持续有所回暖,食品价格整体易升难降,仍将保持缓慢上行态势。就非食品价格而言,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均出现上涨,其中,涨幅较为显著的是交通通信和居住价格。
“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和环比上涨均再创新高,分别达到13.5%和2.5%,这主要受更上游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7.1%、环比上涨2.6%的影响,显示受外围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原油价格突破七年来高位,以及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供应偏紧的影响显著。”王军指出,PPI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几近疯狂,同比涨幅达17.9%,环比涨幅3.3%,其中,采掘工业价格、原材料工业价格和加工工业价格分别上涨66.5%、25.7%和10.8%。在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化工原料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均超过20%。
“随着PPI同比再创新高,CPI温和抬升,上下游价格的‘剪刀差’也再创新高,上游对于中下游企业的挤压愈演愈烈,经济运行不均衡的态势仍在加剧。”王军告诉记者,未来全球供应链紧张局面如果不能有效缓解、国内相关产业政策不能灵活调整,此轮由供给冲击导致的供需错配、供需缺口加大所造成的结构性通胀局面有向中期演进的趋势。其政策含义是: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所需要的适度宽松正常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多掣肘因素,决策部门将面临一个新的“两难”甚至是“多难”的局面。(中宏网记者王镜榕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