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做强核心,扩大对外投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一阶段的思考

  • 发布时间:2021-11-18 09:52:48
  • 来源:中宏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国家战略三年以来,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目前跨行政区域的努力更多的是在于政策、基础设施等的协调、磨合,实质性的示范作用以及对全局的带动效应仍需进一步显现。

  面对国内发展的成长阶段和国际形势的严峻转化,长三角地区任重道远,要主动做出全局性谋划。对此,建议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下一阶段,进一步对内聚能做强核心,扩大对外投射。

  一、进一步聚能做强核心

  1、整体谋划,加快系统性战略布局

  不同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种更为紧密的组织关系,应当有相应的具备一定约束力的管理体系和政治架构,以形成合力统筹实现更高的战略定位。

  目前的模式是以重点项目作为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切入口,如启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核心区域的水乡客厅重点项目建设。

  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强化对于长三角地区系统化战略布局的思考,以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和体制机制掣肘,探索“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制度创新。在制定我国第一部跨省域的规划建设导则的基础上,设立管理局,对长三角进行统一的战略规划、用地规划、人口与产业发展规划,并对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战略性基础设施资源进行统筹改革和发展。

  2、龙头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的溢出效应

  长三角具备最佳的全球经济核心节点的培育潜能。核心区上海市地缘经济上处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和传统东亚经济的中心;而浦东新区则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杆,承担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新战略使命。

  但不论是浦东还是上海,都面临严重的发展瓶颈。浦东的建设用地和人口几乎没有成长的空间;上海的空间资源过于局促,在中国四个直辖市中辖域面积最小。

  目前上海所承担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五大中心使命,不仅是长三角也是全国下一阶段发展的命脉所在。对人口、土地、立法作出有想象力的回应,释放上海的发展瓶颈,进一步强化上海的带动作用,及早主动谋划、培育全球超级经济支点有着全局意义。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投射

  1、引领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圈和发展的领头羊,国家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寄予厚望,2018年在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有所重叠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因此,长三角肩负的使命在于发挥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格局的脊柱,并借力“一带一路”海陆接驳口的战略优势,进一步扩大对东北亚以及东南亚的辐射能力,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提升为具备全球支配地位的战略支点。

  2、横贯东西,激发沿江发展动能

  长三角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地,要积极发挥对内垂范作用,向西带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发展。

  一方面,长三角的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增加高品质产品有效供给。

  另一方面,长三角要发挥试验田优势,建立更加有效的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民城市、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和经验分享。

  3、拓展南北,强化沿海发展方向

  长三角地区有对接太平洋与亚洲大陆海量物流的要求,应当整合更多的港口和更长的海岸线,建立港口网络体系,形成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应。为此,长三角的沿海地区需要加入更多的城市,增加其海岸线的延展度。

  经各方努力,温州在2019年12月公布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成为第27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有效延长了长三角地区南向的海岸线,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大范围的辐射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点,这也为浙江省及温州市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同样,江苏北部的连云港也应争取尽早地加入长三角中心区。连云港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围绕港口不断深化展开从“交汇点”到“强支点”的建设,构建起环太平洋、中亚、欧洲国际物流运输体系。纳入连云港,将进一步延长长三角地区北向的海岸线,形成苏北对接山东、浙南衔接福建的格局,建设一条带动中国新时期经济稳健成长的“黄金海岸”。

  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仍需牢牢把握以经济为主轴,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多年形成的基础和人才、国际化等发展经验的优势,真正成为中国发展的战略龙头。【作者:吴越,浙江大学建筑与城市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