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推动构建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关系

  • 发布时间:2021-11-01 09:34:55
  • 来源:中宏网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大会纪念《德班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20周年高级别会议时指出,《德班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世界反种族主义的旗帜,奴隶贸易、殖民主义是种族主义的主要根源。中国将继续与各国一道,为彻底消除种族主义、建设人人平等的世界不懈努力。
  日前,中宏观察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宋微就相关议题接受专访。
  中宏网记者:奴隶贸易、殖民主义是种族主义的主要根源。您的新著《合作共赢: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研究》,被誉为"国内学术界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背景下中非关系发展的创新性力作,对中非发展合作有深入研究。"那么,中国是如何反对奴隶贸易、殖民主义,或者说如何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呢?能否介绍下相关研究心得?
  宋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老牌的西方殖民国家集体削弱,发展中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针对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中国领导人宣布无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自强。1954年10月,阿尔及利亚掀起反对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斗争给予大量物资援助并严厉谴责法国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镇压。1958年,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立即获得中国的承认。1958年12月,毛泽东主席对来访的阿尔及利亚军备和供应部长说:"阿尔及利亚对整个世界贡献很大,(中国)应该表示支持,因为你们在反对帝国主义,跟我们的斗争一样。这是我们的国际义务。"1961年,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参议员访华,带来戴高乐总统亲笔信。戴高乐在信中表示,法国愿意考虑与中国建交,但条件是中国必须放弃对阿尔及利亚的支持。尽管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中美关系紧张对抗、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改善与法国的关系对于中国的对外战略极为重要。但是,毛泽东主席却回绝了密特朗带来的建交条件。陈毅外长则干脆地说:"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为止。"毛泽东在会见阿尔及利亚客人时说,中法建交"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同蒋介石断绝外交关系,一个是不能干涉我们援助你们,如果他把干涉我们援助你们当作一个条件,我们不干"。1962年,法国正式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此后中国才与法国启动建交谈判。
  对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急需的国际政治支持,中国的表态都是积极和明确的。例如,1957年3月加纳宣布独立,中国立即致电祝贺,并派遣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作为政府特使参加加纳独立庆典。1958年10月几内亚宣布摆脱法国殖民统治,正式独立。中国领导人在第一时间致电祝贺并予以正式承认。1963年5月,非洲独立国家首脑举行会议,成立"非洲统一组织",并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宪章》。中国在第一时间向会议致电祝贺。此外,会议还强烈谴责南非殖民当局残暴的种族歧视政策,并号召国际社会对南非当局进行外交和经济抵制。尽管中国早在1960年7月就断绝与南非当局的一切经济联系,但为响应国际号召,中国政府于7月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将继续不同南非殖民当局发生任何经济贸易关系,不论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中国政府对南非殖民当局进行外交和经济制裁,支持南非人民正义斗争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1964年初,刚果(金)人民爆发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反对美国扶植的阿杜拉政府,遭到美国和原宗主国比利时的联合出兵镇压。毛泽东主席于1964年11月发表《支持刚果(金)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声明》,指出"刚果人民的正义斗争不是孤立的。全中国人民支持你们"。这一立场鲜明的政府声明极大地鼓舞了刚果(金)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宏网记者:中国呼吁铲除贫困和经济差距等种族主义产生的土壤。那么,中国是如何进行对外援助以反对种族主义的产生呢?
  宋微:
以非洲为例,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即开始提供对非援助,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最重要的内容。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非援助从启动之初就具有平等性,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的南南合作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中国对非援助从指导理念到实际操作都有别于发达国家对非洲施展的“贿赂外交”与“金元外交”。70年来,中国对非援助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将支持领域从减贫拓展到两性平等,涵盖了发展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中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在传统发达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援助资金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援助规模不断扩大,援助重点在于支持减贫和民生事业。基础设施落后同样是制约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中国根据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条件,合理安排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积极发挥公私伙伴关系的融资优势,帮助这些国家建设基础设施项目。
  粮食安全问题也是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通过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专家以及开展技术合作等方式,积极帮助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解决饥饿问题。
  医疗卫生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领域。中国与相关国家卫生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展,促成了一批影响大、受益广、效果好、口碑佳的早期收获项目。
  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足发展,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发展中国家教育领域的援助。中国通过援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提供来华留学奖学金等方式,积极帮助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提升教育水平、增加人力资源储备,从而提高其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关于性别,中国不仅为非洲女性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官员行政能力培训来提升非洲妇女的就业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而且还向非洲国家提供大批生殖健康物资来保障非洲妇女的生育权利。
  在环保领域,中国从自身的发展经验出发,注重加强非洲受援国的环境保护意识,避免受援国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节能减排领域,中国帮助受援国建设了光伏发电、风电、水力发电等项目,扩大清洁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国通过举办培训班、援助清洁能源物资等方式,提升非洲受援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中国政府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国际合作,履行相关国际责任和义务,致力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
  在治理能力上,能力建设问题决定着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能否实现自主发展,中国坚持“授人以渔”的援助理念,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方式与非洲国家分享治国理政经验。
  可以说,中非发展合作覆盖了非洲所有的发展领域,对于推动非洲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具有重要意义。
  中宏网记者:面对全球保护主义的严峻形势,我们如何培育非洲市场,促进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宋微:
当前全球保护主义盛行,阻碍信息、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降低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创新动力不足,抑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需要构建更为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市场,从而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鉴于非洲拥有较大的、未完全开发的市场潜力,因此积极培育非洲市场、充分帮助非洲释放市场动能,不仅有利于中国应对全球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型经济体,而且有助于中国充分履行全球经济治理责任、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打破保护主义、实现经济一体化一直是非洲独立以来的发展诉求。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就开始了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努力。随着“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非洲国家逐渐加快了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其突出表现为多个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和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成立。
  在非洲大陆层面,非洲联盟是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非盟”从制度层面设定了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是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非盟”的建立为各次区域组织交流互鉴搭建了一个平台,各方可从交流中汲取有益经验,也可通过非盟协调经济一体化政策,促进各方政策的相向而行,从而推动非洲整体经济一体化建设水平。
  在区域贸易层面,长期以来,非洲区域内贸易比重偏低。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数据显示,非洲区域内贸易仅占其贸易总额约16%,远低于世界其他区域水平。“非盟”希望通过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设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发展,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人员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在此背景下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成立。该"自贸区"的成立将极大地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升非洲整体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议价能力;同时从全球竞争角度看,非洲各经济体如果始终单独应对竞争,将缺乏支持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的能力,不利于国际竞争,但如果以自贸区形式应对外部挑战,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筹码。
  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成立为中非经贸合作迎来新机遇,意义非凡。未来,中非发展合作可着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对接非盟《2063年议程》,帮助非洲国家克服结构性和制度性困境,通过加大力度支持非洲国家发展基于本国资源禀赋的、差异化的加工业,推动非洲国家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整体提升市场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推动非洲大陆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帮助非洲实现群体性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