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 发布时间:2021-11-01 08:50:36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中央农办负责人就《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央农办负责人就有关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方案》出台有何背景和意义?
  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全球濒临严重粮食危机。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具有重大意义。一是节粮减损有助于稳产保供,强化粮食安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方案》聚焦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相当于增加了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二是节粮减损有助于减排降碳,实现绿色发展。开展节粮减损不仅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还能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三是节粮减损有助于传承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粮减损,不仅对传承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美德具有重要意义,还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问:《方案》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答:《
方案》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问:《方案》制定了哪些创新性的措施?
  答:《
方案》在充分吸收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政策法规文件精神基础上,重点强化全链条、行动感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的创新性措施。一是突出全链条,强化综合施策。瞄准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综合施策配套衔接。从生产源头管控、储运环节减损、加工利用水平提升到餐饮消费遏制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构建了“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体系。二是突出行动感,强化执行落地。《方案》明确了节粮减损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扎实的硬举措和新任务,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方式促进节粮减损工作落实落细落地。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强化技术减损。《方案》将“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单独成节,从生产技术支撑、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提升等方面部署了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举措,使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问:《方案》提出了哪些针对性举措?
  答:《
方案》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提出了节粮减损的针对性举措。
  在生产环节,针对播种粗放、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方案》提出两个方面举措。一方面要推进农业节约用种,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加大先进适用精量播种机等研发推广力度,集成推广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玉米单粒精播、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要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提升应急抢种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能力,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
  在储存环节,针对仓储设施老化陈旧、仓容缺口大、仓储设施不足以及农户储粮损失大等问题,《方案》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举措。一要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二要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农户储粮装具选型及示范应用。三要推进仓储设施节约减损,鼓励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升级修缮老旧仓房,推动粮仓设施分类分级和规范管理等。
  在运输环节,针对专业化粮食运输车辆装备应用不足、标准化运输程度不高、抛洒遗漏等问题,《方案》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举措。一要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推广粮食“四散化”设备,发展粮食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二要健全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三要开展物流标准化示范,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开展多式联运高效物流衔接技术示范。
  在加工环节,针对粮食过度加工造成的出品率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和浪费问题,《方案》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举措。一要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如制定修订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提升粮食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二要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三要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
  在餐饮消费环节,针对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等领域浪费问题,《方案》从餐饮行业、单位食堂、公务活动、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分别进行制度规范约束、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消费理念引导,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问:有效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应如何发力?
  答:
为将消费环节减少浪费工作落实落细,巩固好遏制餐饮浪费的良好势头,《方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基础上,分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二是落实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鼓励采取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抓好机关食堂用餐节约,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三是加强公务活动用餐节约。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按照健康、节约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四是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五是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加强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宣传,倡导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六是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问:如何确保节粮减损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答:
节粮减损,重在行动。《方案》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评估机制、执行监管上协同发力,确保节粮减损落到实处、见到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各牵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提出年度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二是完善制度标准。强化依法管粮节粮,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构建符合节粮减损要求、促进粮食节约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三是建立调查评估机制。探索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建立粮食损失浪费评价标准。研究建立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四是加强监督管理。研究建立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的成效评估、通报、奖惩制度。建立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