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意识形态的偏见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绊脚石

  • 发布时间:2021-09-13 09:44:36
  • 来源:中国网

  近期,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BDI)主席鲁斯乌尔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企业在与中国做生意时,必须要认清不可逾越的红线”。鲁斯乌尔姆所谓的“红线”,正是一些西方国家惯用的政治操弄伎俩——人权问题。

  今年年初,随着拜登政府在上台后对中国高举起人权大棒,欧洲也随之起舞,借所谓新疆“强迫劳动”问题和香港人权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然而“强迫劳动”完全是子虚乌有,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欧洲借此类话题大做文章于理不通、于法无据。但是部分欧洲政客却不知自省,固执于自身的意识形态偏见,在诋毁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一方面自划“红线”、画地为牢,另一方面却肆无忌惮地踩踏中国的“红线”,甚至在台湾问题上也小动作不断。前有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后有欧盟议会通过涉台法案。这些对华不友好的举动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在危险边缘的疯狂试探。

  欧洲政客的所作所为,给中欧的经贸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让原本良性健康的中欧经贸交流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政治阴影。

  中欧之所以在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首先是因为两者的体量相当。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4.7万亿美元,欧盟为15.2万亿美元。相似的经济规模让中欧有条件开展全领域的合作。其次,在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的过程当中,欧洲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拥有非常广阔的投资空间和市场空间。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下,中国与欧洲国家货物和服务贸易仍然接近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500亿美元,而且中国还首次跃居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通至今,已经开行突破万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中欧班列累计向欧洲发运1199万件、9.4万吨防疫物资,为沿线欧洲的国家的抗疫斗争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正是基于中欧之间巨大的经济互补性,2020年12月,双方结束了历时7年的谈判,正式宣布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中欧投资协定旨在为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形成统一的法律框架,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投资关系带上新的高度。但是协定墨迹未干,欧洲议会就借新疆问题单方面暂停了中欧投资协定的审批。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场鲜明地表示,中欧投资协定是互惠互利的,而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欧方不应以“人权教师爷”自居。欧洲政客的傲慢与偏见让原本前景广阔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止步不前的困境。

  欧洲的傲慢在于无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一味从西方人权观的视角出发对中国横加指责;而其偏见则来自于罔顾事实,将谎言当作真相。中国一向将生存权和发展权视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因为只有在满足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才拥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自由。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尚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延伸,蕴含了中国人的大同思想和家国情怀,与西方的天赋人权观不可等量齐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降低文盲率、提高民众预期寿命、消除绝对贫困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新疆少数民族在人口增长方面的进步更为显著。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8年间,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从1298.59万人上升至1586.08万人,增加287.49万人,增长22.14%;维吾尔族人口从1017.15万人上升至1271.84万人,增加254.69万人,增长25.04%。西方政客和媒体无视中国人权取得巨大进步的客观事实,却凭借臆想编造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的谎言,充分暴露了人权不过是他们阻遏中国发展的政治工具。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欧洲有识之士亦对此抱有清醒的认识。近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欧盟应该加强和中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西方孤立中国的想法,是不会成功的。

  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相反在经贸领域还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中欧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互利共赢的选择,对世界来说则是全球繁荣与和平的重要基石。希望有远见卓识的欧洲政治家能够立足于中欧友好的大局,纠正错误的方向,莫让意识形态的偏见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