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发力,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不断迈出新步伐

  • 发布时间:2021-09-02 15:45:51
  • 来源:中宏网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此次会议对东北振兴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深化改革、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成为会议的关键词,体现了新阶段东北全面振兴的发展方向将聚焦“活”“联”“转”“稳”这四大方面。

  一、“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前东北振兴仍处于爬坡过坎关键阶段,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艰巨,制约东北振兴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积弊和矛盾。为此,重点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适应市场主体真正发展需求为切入点,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以“放水养鱼”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深化东北国资国企改革,重点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构建国有资本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体系,深化东北地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国企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竞争中性原则维护公平竞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培育东北民营经济中的中小微企业,增强对中小微企业在经营、创新、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混改,推动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上重组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厚植发展沃土,打造聚才强磁场。人才流失是推动东北振兴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此,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育才、引才、留才的体制机制,打造聚才强磁场。一方面,要将人才培育与东北振兴相结合,通过搭建人才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的差异化人才政策,增强引才政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此外,还要健全人才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人才服务机制,制定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创造尊才重才的用人环境,实现留住人才,以及吸引人才回流。

  二、“联”:加强区域协同联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同东南沿海省份相比,东北地区在实际利用外资额、货物进出口总额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作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的重要窗口,东北地区要充分发挥沿海沿边等区位优势,发展沿海经济带,扩大沿边经贸合作,增强港口集群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循环。未来围绕“港口经济圈”建设,重点推动智慧港口、新能源、新装备等领域企业和项目落地发展;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着力提升产业附加值,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水产品深加工和新型旅游等领域持续发力。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加强东北地区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完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布局,增强与日、韩、俄、蒙、朝等周边国家合作交流,激发“对外联动”效应。积极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以及大力推动东北地区一体化建设,激发“对内联动”效应。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合作竞争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抓住RCEP签署后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开放步伐,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增强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在深度开放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之间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传统外贸数字化水平,加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抓好沈阳、大连、抚顺、营口、盘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三、“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把国家粮食基地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运用市场化办法推动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针对产业链关键点精准发力,通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携手骨干大企业共同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大文章。加快传统制造企业改造升级,引导企业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国家政策增加创新投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字经济产业、智能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冰雪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加快打造一批集聚效应明显、产业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融通发展产业格局。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造和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强科技成果对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此,要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堵点”。加快完善技术转移网络,加快完善区域一体化的成果转化与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科技人员服务长效机制。

  四、“稳”:抓好保民生稳增长,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东北振兴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要着力促进就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支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积极发展灵活就业,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基本权益。加大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要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五大安全”战略高度,加强韧性能力建设,重点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何地,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