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宁晋环)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必须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好,增强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已步入深水区,改革已从“破立并举”的攻坚期转向“系统集成”的深化期,需以“五统一、一开放”为纲,以协同共治为要,在破解顽瘴痼疾中激活市场潜能。
一是制度协同,筑牢统一市场的“四梁八柱”。统一市场基础制度是改革的核心支柱。面对招投标中的“玻璃门”、跨区迁移的隐性门槛等问题,需加快《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地,建立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同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数据要素确权登记与跨区域流通规则落地。
二是技术协同,构建智慧治理的“数字底座”。数字化正重塑市场治理逻辑。如长三角“一网通办”将跨省办事耗时从数日压缩至不足一小时,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务数据跨域共享。但数据孤岛仍未完全消除,需加快构建“国家数据枢纽”,推动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系统深度对接,让数据在安全流动中释放价值。
三是利益协同,破解地方保护的“囚徒困境”。地方保护主义呈现隐性化、复杂化特征。破解之道在于重构央地权责关系:一方面,完善“负面清单+信用监管”模式,将市场分割行为纳入政务诚信考核;另一方面,建立跨区域财税分享机制,让合作共赢替代零和博弈。
四是生态协同,激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企业是统一市场的核心主体。因地方标准差异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成本增加,而跨境电商物流费用占比下降,印证了开放协作的效益。需强化行业协会自律功能,建立跨区域合规认证体系;优化政府采购机制,对歧视性条款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五是考核协同,锻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铁军”。干部政绩观决定改革成色,建议将“市场开放指数”“要素流动效率”纳入考核,建立跨区域联合督查机制。湖北将营商环境纳入党政考核,山东将“市场壁垒清零”纳入地市考核,此类探索为破除执行梗阻提供制度保障。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以系统思维统筹“破”与“立”: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利益藩篱,立起规则统一的制度基石;破除“数据孤岛”的信息梗阻,立起“智慧治理”的数字生态;破除“本位主义”的短视思维,立起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格局。当制度创新的齿轮精准咬合、技术赋能的引擎全速运转、政企协同的合力充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必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