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宁晋环)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以来,各项改革举措渐次落地,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总体来看,这项任务仍很艰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和阻力。
“当‘全国统一大市场’从顶层设计迈向纵深推进,这场触及制度深层变革的战役正面临现实考验。”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三年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为改革锚定方向,破除隐性壁垒、激活市场潜能的攻坚之战已然打响。
一是破解隐性行政壁垒。在一些领域,地方保护主义仍以隐蔽形式存在。尽管中央明确要求清理歧视性条款,但“本地化率”“纳税贡献”等隐性指标仍嵌入招商政策,地方官员考核与短期GDP挂钩的惯性,使统一市场的制度红利难以落地。
二是畅通要素流动瓶颈。有些地方仍存在数据烟囱、标准分歧等隐性壁垒阻碍要素高效配置,不仅削弱资源配置效率,更迫使地方在“保本地市场”与“促开放创新”间艰难抉择。
三是促进地方治理升级。资质互认、监管协同等改革面临执行温差。某省建立“智慧监管一张网”,将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13类业务纳入统一平台,自动生成统一的检查清单,但该省特种设备监管仍依赖“许可—检验—监管三方核校”。改革阵痛倒逼考核机制转型,从“唯GDP论”转向“制度创新贡献度”评估,考验地方治理智慧。
四是直面深层挑战,推进改革动能的转换与突围。传统增量改革红利消退,存量利益调整触及深层结构。构建“改革激励相容”机制,让地方在承担试错成本时分享红利,成为破局关键。总之,这场改革绝非简单的规则整合,而是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重构。它要求打破物理壁垒与认知坚冰并重,既要防范改革倒退,又需避免冒进冲动。唯有以制度创新释放体系效能,方能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久动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