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中宏观察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中宏观察 >
  • 正文

解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层变革

戴稳胜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25-09-24 17:23:22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宁晋环) 今年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谈到‘全国统一大市场’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壁垒。”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这场变革的本质,更像是一次对传统经济运行逻辑的重构——它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贯通,更是规则体系的再造、数据血脉的打通与制度基因的重塑。在“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这项系统性工程正展现出超越预期的改革张力。

  一是制度破冰,从各自为战到规则共生。三年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首次明确“五统一、一开放”的施工图,将看似抽象的市场改革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制度框架。各地陆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的规章多达数千件,政府采购中的地域歧视条款、招投标领域的隐性门槛等沉疴痼疾得到系统性清理。这种变革不是简单的文件叠加,而是在法治轨道上重构新型政商关系,是让法治精神的市场铁律真正落地生根。

  二是数字蝶变,数据要素重塑共享平台。在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企业登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即可完成13个部门业务申报;长安汽车在重庆两江新区的阿维塔数智工厂,通过端到端供应链协同系统实现跨区域物料调度。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景背后,是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日臻完善。不同于传统基建的钢筋水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在编织无形的数据高速公路。值得关注的是,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已实现跨层级数据回流机制,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比对模型使得市场主体的信用画像精度大幅提高,监管效能呈指数级增长。信息壁垒的打通,使得市场主体很难再依靠区域信息优势赚取不合理利润,增强了消费者的获得感,促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竞争道路上加大了投入。

  三是要素跃迁,从碎片分割到全域协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跨区域配置效率,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长三角推行“质量伙伴计划”,上海检测认证远程服务苏州企业,研发周期缩短30%;全国24家数据交易所实现互认互通,浙江建筑企业凭跨省信用评级提升中标率5个百分点。地方标准之争,正在数据互认中走向终结。珠三角探索的技能人才互认体系,打破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地域藩篱。更具革命性的是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创新实践表明,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可实现多方数据“可用不可见”,这种新型交易模式使数据要素价值得以释放。当要素流动从“物理整合”转向“化学融合”,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便有了几何级数的可能。

  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本质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治理革命。它打破了“GDP锦标赛”的惯性思维,重构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底层逻辑;它挣脱了行政主导的发展路径依赖,建立起市场导向的新范式。当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在统一大市场中实现技术迭代加速,当注意到中小企业在公平竞争中涌现创新活力,便能深刻理解:统一大市场的终极价值,不在于造就巨无霸企业,而在于构建让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公平参与竞争、充分释放潜能的制度环境。这或许正是中国经济的深层魅力所在——在持续深化改革中,不断创造超越既有经验的可能性空间。

编辑:王镜榕
审核:吴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