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世界步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表的《2025年全球九大趋势展望》指出,经济全球化正演绎双重变奏,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中国方案有助于破除发展障碍,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强大、更有韧性的长期动能。
文章认为,当前,逆全球化势头明显抬升,特朗普2.0再强调“美国优先”等言论将进一步冲击全球经济秩序,使世界经济走向碎片化。然而,中国倡导的包容性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产能、经贸等多领域的合作,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公平化,加强与WTO、G20、金砖机制等的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并且,中国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完善外资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大而有韧性的长期动能。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不断前进。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比重高达35%,远超美国、日本、德国等后八大经济体的总和,且在新能源领域优势显著。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也势头不减,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在2024-2029年将稳步上升。但多极化进程也面临挑战,欧洲内部权力多元化、离心力加剧,战略自主能力削弱,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差异也被某些西方国家利用来挑起矛盾。
全球治理的动力源正在发生转换。联合国等多边机构面临严峻挑战,美欧等发达国家承担国际责任的意愿下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逐渐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动力源。中国、巴西、南非等国将在不同的国际组织和会议中发挥议题和议程设置的主动权,重点关注减贫、气候资金落实等全球南方核心关切,推动全球治理走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
美西方国家政治极化现象日益加深。民粹主义深刻影响主流政治,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分歧和对立加剧,欧洲极右翼党团席位在选举中增加。这种政治极化不仅影响国内政治重组,还使内外政策更具不确定性,逆全球化思潮如收紧移民政策、鼓动产业回流等将产生更为切实的政策影响。
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因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风险而下降。美国的“去中国化”策略以及将关税作为胁迫工具,加上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各国重新评估产业链布局,使产业链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信任度降低,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而中国则通过举办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方式,继续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稳定器”的角色。
亚太地区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中国在其中继续承担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2025年将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进程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人工智能将重塑全球科技和经济格局。它在提升生产效率、跨行业赋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科研的辅助推动各领域进步。然而,它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结构性矛盾,并且伴随着技术鸿沟、社会不平等和国际冲突等风险。
地缘冲突态势更加复杂。俄乌冲突在美国政策调整下仍充满不确定性,欧洲将继续援乌抗俄。巴以冲突虽有停火换俘协议,但长期和平前景不容乐观,美国的政策调整还可能增加中东地区风险,叙利亚政局突变也将加剧地区的混乱。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尽管2025年全球气温将接近或超过温升阈值,带来极端天气和能源粮食供给的扰动,特朗普再次执政可能降低美国气候政策有效性,但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的担当以及中欧可能加强的绿色伙伴关系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推进和引领作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