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海域及海上平台的通信需求日益增长。为有效满足海域及平台网络通信需求,山东移动烟台分公司(以下简称“烟台移动”)通过“多频段分层立体覆盖+超远覆盖技术体系”配合,结合“公专网异频协同与动态负载均衡的海域频率优化策略”及“规划—施工—运营三阶段协同的海洋基建同步设计模式”探索,提出海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及运营方案,为海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频段分层立体覆盖+超远覆盖技术体系,实现近远海网络全面覆盖
烟台移动结合海域环境的特殊性,构建了“面、线、点”相结合的海上5G网络覆盖体系。通过700MHz、2.6GHz、4.9GHz多频段分层分级海域立体覆盖网络,实现了从沿海到远海的全面覆盖。不同频段根据业务特点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了各类业务的高效传输。在沿海10公里范围内,采用公网站点满足高体验大话务需求;中近海10-50公里区域,通过专网普通站点提供稳定信号;远海50-80公里以上区域,则利用专网高站实现超远覆盖。针对海域超远覆盖的需求,烟台移动深入研究了5G 700MHz频段的超远覆盖特性,通过优化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实现了100公里的最大接入距离,满足了海面超远覆盖的要求,这一技术突破,极大地扩展了5G网络在海域的覆盖范围。
公专网异频协同与动态负载均衡的海域频率优化策略,提升覆盖性能与容量
为进一步提升海域5G网络的覆盖性能和边缘用户吞吐量,烟台移动引入了关键站点双拼技术。通过RRU逻辑双拼,将两个AAU/RRU组成一个逻辑小区,获得3dB功率增益,并通过TRP间协同调度实现联合波束赋形。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覆盖范围,还显著改善了边缘用户的网络体验。双拼改造后,小区切换成功率提升至95.21%,掉线率降至0.08%,丢包率也大幅降低。针对海域同频干扰问题,烟台移动提出了海域异频专网方案。通过修改海域航线700M小区的SSB频域位置,与大网小区构成“虚拟海上异频专网”,有效避免了同频干扰。同时,烟台移动利用频率优先级特性,实现公专网之间的动态负载均衡。通过MLB负载均衡功能,减少公网用户驻留近海专网小区,提高了海域小区流量和利用率,确保公专网用户驻留更加均衡。
“规划—施工—运营”三阶段协同海洋基建同步设计模式,推动海洋基建同步发展
烟台移动在海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规划—施工—运营”三阶段协同设计模式。以烟台“耕海1号”海洋牧场平台为例,项目在设计之初即将通信设施建设纳入平台整体规划,确保通信基础设施与平台结构的有效融合。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还提高了通信系统的验收通过率和运行稳定性。据统计,同步设计平均返工率从7.2%降至1.5%,通信系统一次验收通过率从68%提升至94%。烟台移动提出的基于5G的海域及平台覆盖建设方案,为海洋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耕海1号”平台上,5G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化养殖、海上智慧酒店、人员落水识别系统等多个领域。通过物联网和5G技术搭建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海洋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投饵控制;海上智慧酒店则借助5G网络全覆盖,打造了全时直播、全息动态展示等模块,丰富了游客的休闲体验;人员落水识别系统通过5G+边缘计算+视觉检测技术,准确识别并报警落水人员,提升了平台的安全保障能力。
在目前海域覆盖完善中,对于远海80km以上的渔业、运输、深海勘探等场景,单纯依靠陆地基站与近海平台的协同覆盖难以满足通信需求,必须依靠卫星通信补充,但当前卫星与5G网络的融合技术尚未成熟,存在时延高、成本高等问题。未来,随着6G技术的不断发展,烟台移动将基于6G技术构建海域空天地一体化覆盖网络,以AI为驱动,推动陆基站点与低轨卫星、高空平台基站融合,并针对海域进行轻量化、低功耗、抗极端环境的海洋浮动基站部署,借助自组织网络、卫星或高空平台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将有效解决远海区域面临的覆盖及容量瓶颈问题。(通讯员 徐冰鑫 孙洪凯)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