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AI)产品涌入我们的生活,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与新奇体验。但在享受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消费问题与挑战。今天的消费教育大讲堂主要和大家深入探讨AI产品消费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购买和使用AI产品时,做出更明智、更安全、更理性的消费决策。
AI产品的定义与发展现状
AI,即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致力于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从最初简单的程序算法,到如今能够实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复杂功能,AI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全球范围内,AI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中国,AI市场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AI市场之一。各类AI产品层出不穷,从手机搭载的智能语音助手,到智能家居中的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再到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汽车等,AI产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AI产品的常见类型
(一)AI硬件,从掌心到家居的智能革命
1.移动设备:当下各类电子产品搭载的智能语音助手,如小米的小爱同学、华为的小艺,可以迅速理解用户指令,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各种任务。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图像识别、语音转文字等方面表现优异,可以大幅提升办公与学习效率。国产的AI眼镜也在快速崛起,像某国产品牌智能眼镜采用自研光波导模组,不仅轻巧便携,还能通过多种交互方式实现实时翻译、导航指路等功能,成为我们探索世界的智能伙伴。
2.家居健康: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洗碗机、除湿机等许多智能家电应运而生,不仅功能更丰富,还可以通过语音助手、手机APP等轻松控制,也可以远程进行操作,帮助我们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家居环境。如智能冰箱可以运用先进的视觉识别技术,自动记录食材库存,在食材临近过期时及时提醒,并根据现有食材推荐营养菜谱;康养机器人不仅能精准监测各类健康数据,还支持便捷的远程问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建议。
3.娱乐教育:在教育方面,一些AI学习机内置教育大模型,能够针对孩子的学习薄弱环节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还可以智能批改作业,是孩子学习的好助手。在娱乐领域,如国内某品牌的智能机器人可以结合AI技术,为玩家带来沉浸式的互动体验;部分VR设备通过AI优化内容推荐,使用户可以享受更贴合自身喜好的娱乐内容。
(二)AI软件,从搜索到创作的全能帮手
1.通用工具:国内开发的一些对话式AI工具,比如豆包、DeepSeek等,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各种疑问,生成高质量的文案。部分AI搜索引擎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会附上详细的权威引用来源,方便学术研究和信息检索。还有一些内容生成软件,用户只需输入简单指令,就能创作出音乐、图片等富有创意的作品。
2.垂直场景:在电商领域,不少平台的AI智能推荐系统能精准洞察用户偏好,推送心仪商品;一些电商平台的智能采购助手,也能为企业采购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办公场景中,有的办公软件集成AI功能,让文档协作更加流畅,还能自动生成精准的会议记录。
3.开发定制:国内推出的一些AI Agent平台,普通用户通过简单设置,就能实现复杂的数据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部分开源框架也为开发者搭建个性化AI应用提供了便捷途径,大大降低了技术开发门槛。
AI产品消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风险
(一)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AI产品的运行依赖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购买记录、浏览历史等,都可能被收集。如果企业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这些信息就面临被泄露的风险。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可能会遭受骚扰电话、垃圾邮件的轰炸,甚至面临诈骗风险,给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例如,某些不法分子通过获取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的购物信息,伪装成商家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退款等为由实施诈骗。
(二)产品质量与性能参差不齐
目前AI产品市场鱼龙混杂,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把控上投入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与性能不尽如人意。一些智能音箱可能存在语音识别准确率低、响应速度慢的问题;部分智能摄像头的图像清晰度差、夜视功能不佳;某些智能穿戴设备的健康监测数据不准确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AI产品产生不信任感。
(三)虚假宣传与误导消费
部分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存在夸大AI产品功能、虚假宣传的现象。比如,宣传某款智能教育产品能够大幅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但实际使用效果与宣传相差甚远;声称某款智能健康产品具有疾病治疗功能,但并无相关科学依据。消费者在购买时如果缺乏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很容易被商家的虚假宣传所误导,购买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四)算法偏见与个性化推荐陷阱
AI产品中的算法在推荐商品、信息时,可能会受到数据偏差、算法设计缺陷等因素影响,产生算法偏见。这可能导致消费者接收到的信息和推荐内容具有局限性,无法全面了解市场上的其他产品和选择。同时,个性化推荐系统虽然能够根据消费者的历史行为和偏好推荐商品,但也容易让消费者陷入“信息茧房”,不断接触到相似的产品和信息,从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适合自己的产品,限制了消费选择。
AI产品消费的实用建议
(一)谨慎选择购买渠道
优先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品牌官方网站或线下专卖店购买AI产品。这些渠道的产品来源可靠,售后服务有保障。在购买前,仔细查看商家的信誉评价、消费者反馈等信息,避免在一些不明来源的网站或小商贩处购买,以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二)深入了解产品信息
1.查看产品说明书和技术参数。在购买AI产品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功能、性能指标、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信息。对于一些关键技术参数,如智能摄像头的分辨率、智能音箱的音频输出功率等,要与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比,确保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2.关注产品评测和用户体验分享。通过查阅专业的产品评测网站、科技媒体的评测文章以及其他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上分享的使用体验,了解产品的真实表现。注意参考不同用户的评价,避免只看少数好评或差评,以便对产品有客观全面的认识。
3.核实产品资质和认证。确保所购买的AI产品具备相关的质量认证、安全认证等资质,如3C认证等。这些认证是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的重要标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1.仔细阅读隐私政策。在使用AI产品前,务必认真阅读产品的隐私政策,了解企业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个人信息的方式和目的。如果发现隐私政策存在不合理之处,如过度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共享个人信息等,可以选择不使用该产品或与企业沟通反馈。
2.合理设置隐私权限。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设置AI产品的隐私权限。例如,对于一些智能设备的位置信息、麦克风权限、摄像头权限等,仅在必要时开启,避免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新隐私设置,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3.谨慎授权第三方应用。当AI产品需要与第三方应用进行关联或授权时,要格外谨慎。仔细评估第三方应用的可信度和安全性,避免因授权不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四)理性看待产品宣传
1.不盲目相信夸大宣传。对于商家宣传的AI产品的神奇功能和效果,要保持理性态度。不要轻易被一些过于绝对、夸张的宣传话术所迷惑,如“绝对有效”“彻底解决问题”等。要结合产品的实际功能和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普遍水平进行判断。
2.要求商家提供证据支持。如果商家宣传产品具有某些特殊功能或效果,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提供相关的科学研究、测试报告或其他证据来支持其宣传内容。对于无法提供有效证据的宣传,要谨慎对待。
(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1.保留购物凭证。在购买AI产品时,务必妥善保留好购物发票、收据、订单截图等购物凭证。这些凭证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依据,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售后纠纷等情况时,能够帮助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及时反馈问题。如果在使用AI产品过程中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功能不符或其他消费纠纷,要及时与商家或厂家联系,反馈问题并要求解决。在与商家沟通时,要注意保留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沟通证据。
3.合理选择维权途径。若与商家协商无果,可拨打12345热线、登录全国消协智慧315微信小程序投诉,也可向当地消协组织或监管部门反映。若权益受严重侵害且上述方式无效,可向法院起诉,注意收集好证据,必要时请律师协助维权。
结语
AI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体验。但在享受这些科技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AI产品消费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安全、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等问题和风险。通过谨慎选择购买渠道、深入了解产品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理性看待产品宣传以及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安全、理性地进行AI产品消费,让AI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未来的AI产品消费中,都能放心消费。
本期消费教育大讲堂由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秘书长苏冠群(数字人分身)主讲。(通讯员 李倩 刘晓童 关继昌)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