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上半年广州接待游客1.13亿人次,入境游增长领跑全国

2025-07-30 13:45:19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2025年上半年,广州文旅市场表现亮眼,国内外游客持续涌入,文旅消费热度不减。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达1.13亿人次,同比增长6.3%;文旅消费总额1621.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入境过夜游客2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入境文旅消费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8%。依托城市吸引力、国际门户枢纽地位及即将举办的十五运会等优势,广州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文旅“成绩单”。

图片 2.jpg

  多维发力 打造“世界会客厅”

  广州文旅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多维度的发展思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在即,广州借赛事东风,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激发文旅经济活力。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旅游消费报告》显示,广州不仅是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还跻身自驾游和自由行热门目的地TOP3。

图片 1.jpg

  假日经济 引爆文旅市场

  假日经济成为广州文旅市场的重要窗口。2025年春节,广州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1634万人次市民游客在此度过假期,40万人共赏白鹅潭烟花盛宴。清明假期,广州位列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TOP5,548万人次游客到访,“赏花经济”表现亮眼。“五一”小长假,广州接待游客1190万人次,实现文旅消费超121亿元,位居全国消费热度城市首位。暑期期间,广州塔广场等景点人气旺盛,文旅经济持续升温。

图片 3.jpg

  入境游成新引擎 国际影响力提升

  “到广州旅游去”成为越来越多境外游客的选择。今年以来,广州通过“花开广州盛放世界”文旅推介会,向全球游客发出邀请。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ChinaTravel”热潮助力入境游持续升温。今年2月,70多名全球旅游业、自媒体行业知名人士齐聚广州体验广府年味,并通过自身平台宣推广州形象。5月,2025广州国际旅游展吸引55个国家和地区1006家旅游机构参展,展现了行业活力。

图片 5.jpg

  白云机场口岸数据显示,上半年免签入境外籍人员超65万人次,同比增长129%。新增及恢复国际客运航线18条,进一步织密全球航线网络。“即买即退”政策的落地也促进了外籍游客消费。6月,广州荣获2024年度微博“最具国际影响力入境游城市”称号。

  借盛事东风 激发文旅新动能

  8月1日是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的重要节点。11月9日,开幕式将在广州举办,届时将呈现一场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的盛会。今年4月,广州发布全运之年50条旅游线路,串联起海丝古城、西关骑楼等文化地标,“跟着赛事去旅行”有望掀起新热潮。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30个场馆焕新升级,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为游客提供更多打卡选择。

图片 7.jpg

  建设“国际演艺中心”赋能文旅融合

  “演艺+旅游”成为广州文旅消费新常态。2025广州艺术季以“跟着演出去旅行”为口号,推出“古韵新作”“引外聚典”等系列活动。上半年,广州创排芭蕾舞剧《家园》、话剧《向南,向北》等精品力作,多个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在大型体育场馆改造背景下,全市审批营业性演出近6万场,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62场。2025年湾区音乐汇和广州艺术季的启动,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艺术盛宴。

图片 8.jpg

  广州正以“演艺+旅游”“演艺+体育”为抓手,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擘画城市文化旅游新图景。(文 黄磊刚 图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编辑:吕丽明
审核:张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