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在巍巍太行山腹地,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上武村正谱写着一曲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赞歌。这个承载着“尚武精武”精神的古老村落,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引领下,依托多方帮扶力量,通过“特色农业+红色文旅”双轮驱动,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精彩跨越,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绘就了产业旺、文化兴、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科技赋能,特色农业结硕果
步入上武村,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景象令人眼前一亮。阳光葡萄园与设施蔬菜园区的优质农产品,正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城市餐桌。“我们建设的1000立方米冷库,使农产品保鲜期延长3-5天,损耗率降低20%。”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
该村创新打造“一带六园”产业体系成效显著:千米观光廊带串联起阳光葡萄园、观光桃花园、设施蔬菜园、矮化甜柿园、优质核桃园和富硒苹果园等六大特色种植区,配套完善的冷链仓储系统,年产值突破300万元。通过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上武村成功走出“农旅融合、科技兴农”的特色发展之路,六大园区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农旅融合,红色文化添动能
在产业振兴的同时,上武村深挖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修复鲁艺学校旧址、新建前方鲁艺纪念馆,打造出集红色教育、艺术写生、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青砖灰瓦的抗战时期建筑群与现代化农业园区相映成趣,每年吸引逾2万人次游客前来研学观光。
“周末带着孩子来采摘葡萄,还能接受红色教育,特别有意义。”来自太原的游客张先生如是说。据统计,上武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人居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多元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
上武村的振兴实践,是左权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缩影。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全村土地流转率达85%,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人。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5万元,较2018年增长近2倍。
“我们正积极引进深加工生产线,丰富产品形态,不断提升上武村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谈及未来,村两委班子信心满满。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这个太行山村正以科技为笔、产业为墨,描绘着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图文 张文军 石博)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