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一趟列车、一天之内、救治三人……7月6日,由郑州开往乌鲁木齐的T197次列车飞驰在千里铁道线上。车厢内,一场场生命守护温情故事接连上演——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在出差返乡途中,连续救助三名突发急病的旅客,用医者仁心与专业担当,在流动的车厢里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急症孩童命悬一线 跪地施救抢生机
“有没有医生?5号车厢有孩子突发腹痛,急需帮助!”当日16时许,急促的求助广播打破了车厢的宁静。
正在休息的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闻声立刻起身,快步冲向5号车厢。
只见一名10岁左右的汉族男孩蜷缩在座位上,额头滚烫,双手紧按腹部,疼得浑身发抖。孩子母亲早已慌得手足无措,见医生赶来,急切着说:“孩子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喊肚子疼,越来越厉害……”
“小朋友别怕,哪里疼告诉叔叔。”加尔恒拜克用流利的汉语轻声安抚,随即俯下身仔细检查。按压、触诊、询问病史……一系列专业操作后,他发现孩子右下腹压痛显著,结合低烧症状,当即判断为急性阑尾炎,且存在穿孔风险。
“情况紧急,必须立刻送医手术!”他一边向列车长说明病情,建议联系前方最近的西宁站协调救护车,一边指导家长用温水为孩子物理降温,让孩子保持平躺体位。
等待到站的时间里,加尔恒拜克始终守在孩子身边,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不时用小故事转移孩子注意力。孩子母亲紧握着他的手,万分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了,要不是遇到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16时12分,列车准点抵达西宁站。早已等候的救护车迅速将孩子送往医院。据记者了解,因在列车内处理及时,目前孩子已在西宁当地得到专业救治。
高原路段大妈突发高反 全程守护稳病情
列车驶入青海境内后,海拔逐渐攀升至3800米以上。17时30分左右,5号车厢再次响起求助广播:“有位五十岁左右的旅客突发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加尔恒拜克二话不说,再次冲向现场。
此时,一位年过半百的老阿姨已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白等症状,加尔恒拜克用列车上的急救仪器测量后发现其血压明显升高,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判定这是典型的急性高原反应。
加尔恒拜克立即让这位患者采取半卧位。“跟着我深呼吸,吸气——呼气——对,慢慢来……”他一边示范呼吸节奏,一边用手轻拍患者后背助其放松。
短暂修整后,这名患者的呼吸逐渐平稳,血压趋于正常。直到确认患者身体状况完全稳定,加尔恒拜克才返回到自己的座位。
青年突发晕厥,紧急施救转危为安
当日20时许,列车行驶在河西走廊,一名30岁左右的男性突然晕厥,周围旅客的惊呼又引来了加尔恒拜克的身影。
他俯身查看时,发现男子面色苍白如纸,额头布满冷汗,当即用列车急救设备测量体征——血压明显偏高、血糖远低于正常水平,心率也超出常规范围,且患者已出现全身发抖的症状,病情十分危急。
“谁有随身携带的降压药?”加尔恒拜克一边保持镇定观察患者状态,一边向周围旅客询问。好在邻座旅客递来备用的降压药,他立即协助男子服下,同时让列车员送来温水和含糖食物,持续监测其血压、心率变化。
待男子清醒后,加尔恒拜克又耐心询问其既往病史。“清醒了就好,但不能大意。”他叮嘱男子,“高血压患者必须规律饮食、按时服药,这次幸亏发现及时,到嘉峪关站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随后,男子在嘉峪关站下车接受进一步治疗,临行前连声向加尔恒拜克表达谢意。
医者仁心无界,民族团结显担当
连续多个小时的紧急救援中,加尔恒拜克始终沉着干练。从孩童腹痛的细致排查,到大妈高反的精准处置,再到青年晕厥的快速施救,这位有着三十余年内外科临床经验的医生,用专业素养与冷静判断,将三起险情一一化解。
整个车厢都知道了加尔恒拜克,面对连连称赞声,他只是摆摆手说:“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就是本分。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同胞,遇到难处伸手帮一把,都是应该的。”
闲聊中记者得知,从医多年的他遇到过不少类似的紧急情况,他说“每次看到大家转危为安,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一趟列车上接连出现三名急症旅客,确实罕见。”郑州客运段列车长刘宇感慨道,“加尔恒拜克医生的挺身而出,不仅守住了旅客的平安,更让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的大爱。列车是流动的家,正是这份不分你我的医者仁心,让这个‘家’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记者手记:多个小时内,接连上演的三次列车救援,让医者仁心与民族情谊在铁轨间交织,谱写出一曲动人的互助赞歌。列车上的孩子、老妇人和青年突发急症,身体痛苦不堪,家属更是手足无措。加尔恒拜克的出现,像一颗温暖的种子,让他们无比安心又温暖。
在列车穿梭的轨道上,哈萨克医生出手援助的举动,播撒下的是民族团结的友爱之光,更是成为飞驰列车上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彰显了民族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哈密市融媒体中心 叶翠 王寒晓)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